彰化芳苑潮間帶劇場 千人擠堤岸觀賞

彰化縣芳苑鄉潮間帶戲劇表演,一羣喜愛舞蹈的高中女生詮釋探索這片海洋生命力。記者簡慧珍/攝影

夕陽餘暉映照彰化縣芳苑鄉潮間帶,全臺絕無僅有的潮間帶劇場緩緩展開,累積過去兩年聲量,今年吸引近千人到場,沿着堤岸坐椅凳觀賞「點一盞燈讓芳苑孩子找到回家的路」戲碼,專業劇團演員和社區居民用肢體語言、樸實口白,演出芳苑發展的希望。

芳苑鄉近年飽受陸域風機、光電開發衝擊,當地民衆重新思考家鄉發展,引進劇場到潮間帶表演,強調潮間帶與芳苑土地有豐富生命力,不是風機和太陽能光電能取代。

夕陽餘輝下劇團演員走進芳苑潮間帶表演,堤岸旁擠滿了觀衆專注欣賞。記者簡慧珍/攝影

縣長王惠美開幕致詞說,自古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鬥、五番挖」,番挖就是現今芳苑鄉,樂見芳苑重拾活力,期許子弟返鄉,跟起飛中芳苑一起努力。

鄉長林保玲表示,2023年鄉公所和人劇團合作,透過藝文活動讓更多人關注芳苑,也讓芳苑人動起來;同年芳苑社區劇團首次在潮間帶泥灘地表演,去年「破豆藝術季」二度帶觀衆走進潮間帶欣賞舞臺劇,今年規模豐富多元。演員把生活日常搬上舞臺,演出在地賣青蚵、榨油、做粿的升斗小民,期盼外出打拚孩子回鄉的故事,重現芳苑農漁文化特色。

漁民廣場同時舉辦靜態展覽及利用海廢和蚵殼創作的大裝置藝術「潮間帶上的孩子們」,另有美食手作市集、社區團隊定點表演,入夜熱鬧滾滾。

彰化芳苑、大城鄉數百公頃農田被中央畫爲低地力地區,開放設置光電場,業者的說明會屢遭村民抗議。芳苑人士說,光電板反射陽光,居民飽受強光干擾;光電板底下陰涼處成爲老鼠窩,周邊花生田鼠患嚴重。村長鄭鵬豐表示,農村人口老化,土地租給光電業者租金高,卻造成年輕人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