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文化產業新氣象——寫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幕之際
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在深圳舉辦。本屆文博會圍繞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以“創新引領潮流·創意點亮生活”爲主題,將展出文化產品超過12萬件,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將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
文博會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劉蕾介紹,本屆展會將有6280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和企業線上線下參展,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305家海外展商線上線下參展。延續“綜合展+專業展”的辦展模式,展會線下共設8大展館,包括3個綜合館和5個專業館,雲上文博會平臺按照展館展區分類展示文化產品和項目,實現線上線下同步展示、供採對接等功能。
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蘇榮才表示,將着力把本屆文博會打造成爲“七個超級平臺”,即文化產品和服務超級交易平臺、文化產業投融資超級服務平臺、文化新技術新產品超級發佈平臺、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超級共創平臺、文化開放與出海超級貿易平臺、文化企業與品牌超級傳播平臺和文化改革發展成就超級展示平臺,進一步擦亮“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金字招牌。
文化潤澤人心,科技點亮未來。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科技創新對文化產業的驅動作用日益凸顯,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展現出的無限可能,已成爲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變量。劉蕾表示,本屆文博會緊緊圍繞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以人工智能重塑文博會,重點突出博覽和交易功能,不斷提升數字化水平,持續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聚焦“文化”和“科技”的“雙核驅動”,本屆文博會將大力組織各地文化屬性強的優質項目和企業參展,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突出科技賦能,首次設立人工智能展區,邀請60多家人工智能領域企業參展,創新呈現新質生產力與新業態、新消費。同時,AI會展助手“文小博”將首次亮相,具身機器人也將參與迎賓、志願服務、導覽、採訪等工作。
“本屆文博會期間,深圳市羅湖展區便將以AI賦能,開啓文化破圈新旅程。”深圳市羅湖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曾立新表示,羅湖展區的許多文化產品巧妙運用AI賦能、科技賦能傳統優勢產業,生動展示數字化轉型、媒體融合,以及文化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充分展現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的蓬勃生機與廣闊前景。
“我們通過AI全應用場景呈現、AI科技演出、AI共創互動等沉浸式體驗方式,將AI打造成爲本屆文博會的創新亮點和重要看點。”文博會組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施文麗表示,展會期間,樂聚機器人、時空壺翻譯機器人等全國最新AI機器人矩陣將在現場展示“十八般武藝”;全國尖端科技、前沿產品將悉數登場。此外,還將同期舉辦深圳國際人工智能展覽會、世界無人機大會,通過三展聯動打造資源聚合平臺,深度解碼深圳作爲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的創新基因,領跑“天空之城”低空經濟新賽道。
本屆文博會國際化“朋友圈”再次擴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參展數量、全球合作機構、參展產品品類均創歷史之最。期間,埃及展團將帶來多個知名文創品牌;北歐瑞典高奢珠寶品牌將帶來白堊紀時期珍稀的琥珀藏品,並在文博會首發重量級藏品;秘魯展團將帶來當地的傳統手工藝羊駝製品。
文博會文創中國展區一直以來都備受市場歡迎。據施文麗介紹,本屆文博會期間,“文創中國”陣容強,主展區從上屆1300餘平方米擴大到3000平方米,吸引100餘家機構、企業和知名IP攜重量級文創產品參展,並在全館增設與文創中國主展區內容延展的4個分展區,以精美展陳與創新展覽內容,打造出更多看點、熱點。
交易力是文博會的生命力。文博會搭建的不僅是展臺,更是展商品牌價值提升的黃金賽道。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總經理方石玉介紹,本屆展會特別策劃了22項促交易措施,通過場景、通路、服務3方面再升級,實現交易環節的全面擴容、全鏈賦能。其中,本屆文博會開闢了新品首發、項目路演、供採對接多元交易場域,文博會文化產業招商會、創新項目與新品發佈會實現倍增擴容、能級躍升;“文博會消費季”將聯合淘寶、京東、騰訊等平臺,爲參展商提供全域流量支持和出海服務;通過打通“展前配對—展中直購—展後雲洽”全週期供採對接服務鏈,聯動全國文化大數據交易中心,實現文化資產從展示到變現的全週期服務。(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