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男X伏和中:無人機引領臺灣高飛 打造科技新戰力
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特別邀請前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執行長、現任高雄科技大學教授伏和中,深談無人機產業的戰略意義、產業現況與臺灣的發展機會。數位轉型學院/提供
從「守勢國防」到「創新應用」,當地緣政治與AI浪潮同時席捲全球,無人機正成爲重塑國家安全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在最新一集的《科技543》節目中,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特別邀請前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執行長、現任高雄科技大學教授伏和中,深談無人機產業的戰略意義、產業現況與臺灣的發展機會。
伏和中以「產官學研」完整歷練見長,曾主導法人機構擴編至千人規模,亦歷任高雄市政府經發局長。他強調,無人機是新世代的系統整合旗艦產業,不僅需整合材料、馬達、資通訊與AI演算法,更可作爲帶動產業升級的引擎。他表示:「無人機投入資本相對低,但對國防與民生的影響卻極高,臺灣不能錯過這一波機會。」
訪談中指出,無人機具備三大發展優勢:一是系統整合能力,可拉動臺灣精密製造與軟體應用;二是突破地理限制,提供三維交通新解方;三是能串接AI與物聯網,驅動智慧農業、基礎建設檢測、物流與救災等多元應用。
目前臺灣約有250家無人機相關企業,涵蓋材料、零組件、飛控系統到軟體開發。根據交通部統計,國內已註冊無人機逾4萬3千架,應用從空拍、農藥噴灑到風力發電機葉片巡檢、太陽能板測繪等皆有所涵蓋。
伏和中教授也指出,臺灣雖受限於市場規模,短期以軍用切入培養能量,長期則應透過政府主導示範場域、鬆綁法規限制、開放視距外飛行與多機操作權限,才能真正發展民用與商用市場。他補充:「現在日本已開放視距外飛行,臺灣應思考如何讓創新實驗與應用落地,否則會因法規拖慢產業腳步。」
此外,他也分享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應用案例:從高雄偏鄉緊急醫療配送、到保全業者利用無人機搶先到達現場、再到郵政物流用以節省成本與提升效率。詹文男則以幽默方式補充:「無人機如果能跟獨居長輩打招呼,說不定還能傳遞溫度。」
談及技術安全問題,伏和中也指出,落實保險機制、安全氣囊裝置與標準化飛行規範至關重要。未來甚至可構想「3D門牌系統」以對應高樓宅配,開創更創新便利的生活方式。
在訪談中,兩位專家共同呼籲,臺灣無人機產業應以整合創新爲核心,建立自主供應鏈,把握「去中供應鏈」與國防轉民用的時機,勇敢飛出臺灣價值。精彩專訪請點擊收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S-xtxwyUQ&t=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