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入股工業機器人制造商,海爾能否複製“盈康式”跨界收購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吳立洋 上海報道
2月16日,海爾集團(以下簡稱“海爾”)宣佈與上海新時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時達”)股東紀德法、劉麗萍、紀翌簽署協議,前者獲得後者持有的上市公司10%的股份及19.24%的表決權。
上述轉讓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爲海爾旗下卡奧斯工業智能有限公司,海爾將間接成爲新時達實際控制人。此外,海爾擬認購上市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的股票,完成後合計持有的股份占上市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26.83%。
同爲海爾智慧住居生態、大健康產業生態和數字經濟產業生態“三駕馬車”之一,海爾操盤卡奧斯入主新時達,以增強自身在產業互聯網領域佈局的方式,與2019年收購星普醫科(後改名爲盈康生命)的過程存在頗多相似之處。彼時,海爾在收購完成後以後者爲支點,通過注入資金、業務等多種方式,將盈康生命由傳統醫療器械製造商轉型爲綜合醫療服務提供商的同時,爲自身在大健康領域跨界佈局成功樹立起“盈康一生”品牌。
海爾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海爾將與新時達共享全球供應鏈、數字化營銷、精益管理、品牌資源等各項能力,加速新時達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實現行業引領。
需要指出的是,作爲國內家電業乃至製造業龍頭,海爾及卡奧斯在本次戰略入股前,就已是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頭部玩家,累計服務16萬家企業的卡奧斯擁有豐富的需求端資源與經驗,而入主新時達有望進一步補強其在工業自動化和工業機器人領域的供給能力,鏈接供需兩端的工業互聯網生態。
再造生態
“大家只有忘掉海爾才能成就生態。”這是海爾創始人、董事局名譽主席張瑞敏在任時對海爾打造產業生態的論述。
與之對應的是,海爾當前重點發展的三大賽道中,僅智慧住居與國民家電品牌海爾高度相關,大健康與產業互聯網分別以“盈康一生”和“卡奧斯”作爲對應業務板塊的核心品牌,前者下屬海爾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萊士三大上市公司,後者則統領卡泰馳、海納雲、納暉等數字經濟產業。
這種一定程度上淡化海爾標籤的跨界佈局方式,一方面有助於其在對應業務板塊“因地制宜”制定品牌策略、再造產業生態,另一方面也爲更靈活的資本市場操作留有餘地。
從這個角度來看,海爾戰略入股新時達,並非只是簡單希望“入局”後者主營的控制與驅動產品、機器人和系統業務,對於一個年營收超4000億元的製造業巨頭而言,這筆總價預計在20億元級別的入股必然還是要服務於海爾整體的產業生態戰略規劃。
易觀合夥人、易觀企業數字化中心負責人張澄宇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指出,除了業務協同、二者有望合理打造1+1>2的解決方案外,資本化層面的考量或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因爲卡奧斯處於上市輔導期已經半年,資本化之路有不確定性,所以未來不排除卡奧斯將其控股的新時達業務與其上市公司主體做進一步整合,甚至曲線完成二級市場資本化。” 張澄宇表示。
作爲國內工業機器人、工控系統龍頭之一,被收購方的新時達當前也正處於業績低谷期——據其財報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同比下降12.29%,歸母淨利潤更是大跌153.51%,亟待一場業務革新和資金注入改善其經營情況。但另一方面,其在工業機器人等領域也具備不俗的市場成績:據行業諮詢機構MIR睿工業數據,2024年上半年,新時達工業機器人產品銷量國產第四,全球第十。
參照海爾跨界佈局大健康的歷程,在收購盈康生命後,海爾就曾結合自身優勢對後者業務進行重整。例如,將其業務佈局擴圍至“圍繞腫瘤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產業鏈提供專業醫療服務和多場景醫療器械解決方案”,收購聖諾醫療、優尼麥迪克器械完善產業鏈建設等,短時間內爲整個大健康板塊理出一幅業務線清晰、背靠上市公司且運營情況良好的規劃藍圖。
當前,隨着卡奧斯獲得新時達這一上市公司主體,海爾將如何圍繞其進行資產和品牌重組,也是其實現控股後值得關注的重點問題。
前景幾何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對於工業互聯網領域有着長遠的戰略規劃,但這些佈局都需要建立在形成切實可行的商業模式之上。
就新時達當前的業績情況而言,即便不考慮房地產行業波動對其電梯業務的影響,其“機器人產品及系統”業務營收2024年上半年也下滑超40%,“控制與驅動產品及系統”8.54%的增長率無力扭轉公司整體的業績下滑趨勢。
海爾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海爾將與新時達共享全球供應鏈、數字化營銷、精益管理、品牌資源等各項能力,加速新時達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實現行業引領。同時,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具備的大數據、大連接、大模型的能力將與新時達在工業自動化領域豐富的產品和技術形成深度融合。
張澄宇指出,工業互聯網規模化落地並形成穩定商業模式,需要在平臺側和客戶側均實現突破:
在平臺側,平臺應平衡跨行業標準化與定製化,既具備製造業範疇內的跨行業通用性,同時對特定的重點行業及場景提供專有的、交鑰匙的解決方案;而在客戶側,重點是將降本、增效、增收、避險等價值予以充分和穩定的實現出來,並以此爲抓手與客戶業務綁定,進而建立起基於客戶增量價值的訂閱、代運營甚至分潤等長期合作模式,降低定製化交付的比重。
產業成熟且應用場景豐富的家電製造業,無疑是其廣泛應用和普及的理想標的之一,因此國內家電廠商佈局工業互聯網、工業機器人的品牌並不在少數,例如美的收購德國庫卡成立美雲智數、格力成立格力智能裝備公司、四川長虹與ABB達成戰略合作成立應用聯合實驗室……
“隨着全球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頭部家電廠商借助自身優勢進入相關領域,開拓新的增長點是大勢所趨。” 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這些企業下游就是家電生產線,能夠自己消化工業機器人的產能,也能夠通過定製合作,生產符合自己需求的工業機器人,從而讓產業鏈佈局更加優化,上下游合作更加緊密。
落實到本次交易雙方的具體業務中,新時達工業機器人與控制驅動類系統與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力有明確互補性,前者的智能製造業務和後者的工業互聯網協同能力有望實現生態協同。背靠海爾豐富的工業製造場景需求和龐大客源,新時達的技術服務能力能得到進一步的商業價值轉化。
2024年12月,在海爾集團創業40週年紀念會暨未來十年發展戰略研討會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在提及如何建立產業互聯網生態時表示,海爾要邁向工業AI,打造智能交互新引擎,從供需兩端發力,創建產業互聯網生態。
在這一生態建構思路下,打通供需兩端的產業能力,的確有望爲卡奧斯豐富服務能力、爲新時達開拓業務場景,推動二者形成更成熟的商業模式,海爾的產業互聯網板塊也將具備更穩固的業務、品牌和資本市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