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蛙挺不住了!兩原因加速撤離美債ETF 彭博:恐加速臺幣升值

彭博資訊報導,臺灣投資人正以2020年以來最快速度拋售手上的美國債券相關ETF。路透

彭博資訊報導,臺灣投資人正以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快的速度拋售手上的美國債券相關ETF,凸顯「拋售美國」(Sell America)交易動能可能進一步推升新臺幣匯率。

根據彭博資訊彙編的數據,這類在臺灣掛牌的美債ETF產品今年迄今資金淨流出約33億美元,是2020年以來最大的半年度資金撤離情況,而且撤離規模也超過其他亞洲市場。

分析師指出,美國財政展望的不確定性與美國總統川普難以預測的貿易立場,可能導致美債波動加劇,再加上新臺幣匯率大幅升值,是導致投資人撤離美債相關ETF的主因。這一波資金撤離凸顯出對美國政策信心消退,也反映資金流向逆轉,可能進而對匯市帶來連鎖效應。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Lynn Song,音譯)表示:「一旦新臺幣的穩定度受到質疑,加上市場氛圍轉向預期美元走弱,自然會降低美債對臺灣本土投資人的吸引力。」

臺灣是亞太地區最大債券ETF買家,總資產規模達920億美元,主要投入美國公債及公司債。根據彭博資訊依據產業最新數據計算,截至今年5月,受資金流出影響,臺灣整體債券ETF市場規模已減少約新臺幣4,000億元(約138億美元)。

彭博數據顯示,追蹤美國債券的臺灣本地ETF從今年2月到4月持續出現資金淨流出,5月曾溫和回升,但6月又再度出現贖回。臺灣最大一檔美債ETF自年初迄今價格已下跌近13%。

巴克萊銀行外匯策略師張蒙(Lemon Zhang)指出,ETF市場的散戶投資人可能首當其衝,「由於他們利用房貸進行槓桿,如今面臨保證金追繳壓力,只能被迫贖回」。

中國信託投信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人張勝原(Ryan Chang)表示,臺灣債券ETF市場比日本、南韓與香港等其他亞洲市場出現更劇烈的資金外流,部分原因是臺灣投資人以散戶爲主,他們對市場波動的反應比央行或大型機構更爲劇烈,「此外,近期新臺幣升值,也侵蝕了臺灣投資人持有美債的價值」。

若臺灣的美債ETF撤資潮延續,將對新臺幣造成進一步升值壓力。

在上個月,臺幣單日升值幅度創1980年代以來最大紀錄,全年升幅已達13%,高居亞洲貨幣之冠。這種劇烈波動也讓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壽險業者面臨壓力。

ING的宋林表示:「這波從美債撤資的行動等同於減少外匯需求、減輕新臺幣的貶值壓力,反而進一步支撐臺幣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