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情緒好轉 純債基金最高收益率達2.18%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葉峰
上週,債市出現好轉,也是近一段時間以來,單週持續表現較好的時段。從債券品種來看,信用債好於利率債,也體現出無風險利率債的市場需求仍有待提振。當然,這也與近期市場對貨幣政策的預期有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分析指出,債市短期風險依然沒有消除,包括資金面、權益市場以及機構行爲等,都是構成近期債市波動的干擾因素,仍需格外重視。
經濟基本面對債市友好
上週,債市出現久違的好轉跡象,連續一週表現突出。全周來看,市場劇烈波動,衝高後回落,10年期國債和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較前一週分別下行2BP、1BP至1.83%和1.87%,30年期國債下行1BP,信用利差總體收窄。
當然,上週權益市場表現不佳或也給債市一定的機會,至少從資金面來看,上週資金面稍顯寬鬆,疊加央行的調控,整個資金面的情況有所好轉。其中,央行公開市場累計淨投放3785億元,其中,7天逆回購14117億元,到期5262億元,MLF到期387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到期1200億元,政策利率維持不變。
從基金的表現來看,上週純債基金表現突出,最高收益率達到2%以上。Wind(萬得)統計顯示,中長期純債基金中的國泰睿元一年上週收益率達到2.18%,成爲所有債券型基金當中業績最好的一隻。從平均收益率來看,中長期純債基金、短債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都在0.07%以上,遠高於二級債基和傳統貨基。
當然,貨幣型基金的表現依然不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平均的7日年化收益率連創新低之外,不少成立時間較長的基金也開始通過增設C份額來應對規模、業績雙降的頹勢。儘管這樣有助於吸引增量資金進入,但業內對於長期持營的前景並不樂觀,認爲資產配置的優化纔是關鍵。
有分析指出,目前經濟基本面環境對債券市場仍相對友好。博時基金分析指出,在政府債券前置供給背景下,今年一季度政府債券淨增量同比或擡升2萬億元左右,對應在不考慮增發的情況下,年內剩餘季度政府債券供給同比升幅或相對有限,債券配置需求仍能有效承接政府債券供給的增加,仍可關注超長債的配置價值。
需要重視多個擾動因素
進入3月下旬,市場對於月末、季末的資金擾動最爲關注。一方面,每逢這些時點的市場資金面都會出現緊缺,對於一些基金的贖回也就在所難免,進而也會拖累債市;另一方面,A股春季行情尾聲的波動也會對資金的避險形成促進,債市也有望吸引增量資金。
除了這些干擾因素外,今年以來關於債市的短期擾動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其中,貨幣政策與資金面、股市表現、機構行爲等需要重點關注。
華泰證券的研報分析指出,近期基本面回暖,貨幣政策重心從穩增長轉向防風險、防空轉、穩匯率。短期內降息降準概率都在下降,後續債市收益率仍將受到貨幣政策與資金面的制約。
股市對債市的壓制或有所減弱。上週市場風險偏好有所回落,恆生科技估值修復或基本到位。短期內,投資者關注點轉向業績期。在業績期及外部不確定性落地後,股市可能再度凝聚做多共識,債市或將重新面臨資金分流和情緒壓制。
機構行爲方面的擔憂有所淡化。一是跨季後,銀行兌現浮盈老債的壓力將有所緩解,銀行方面的反饋擔憂減輕;二是理財短期仍有安全墊保護,且去年8月以來理財贖回債基已經不少,短期出現大規模理財債基贖回反饋的概率可能有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關於近期債市的操作策略,諾安基金分析指出,近期資金面有所緩和,資金利率下行,但難言明顯寬鬆,仍需關注央行態度以及公開市場操作情況。組合操作上需關注資產價格賠率,保持組合的流動性,同時根據市場環境變化靈活調整組合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