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不掉的項鍊!老兵堅決不取出「33枚彈片」:我的勳章

吳以先頸部的彈片,當時被醫生誤以爲是項鍊。(圖/微博)

一次不經意的體檢,才發現一段不凡往事。近日大陸一名82歲老兵透露,當時自己做斷層掃描時,卻在影像中發現頸部有一串類似珍珠的物體,被體檢醫師誤以爲是項鍊,要求取下。沒想到影像中的物體,竟是吳以先年輕時,在1965年參加戰役時,體內所留下的彈片,他也表示,自己並不打算將彈片取出,因爲那象徵過去與戰友並肩作戰的回憶,也是他的勳章。

近日《央視》專訪一名82歲老先生吳以先,而他也秀出一張自己20年前做電腦斷層掃描的影像,只見影像中靠近頸部的地方有許多放射呈現的圓點,吳以先透露,當時醫生替他看報告做檢查時,卻跟他說「您要把項鍊拿下來才能拍斷層照片做檢查」。

當時疑惑的吳以先也向醫生表示,自己從未有戴項鍊的習慣,但他仔細想一想,「怎麼會有項鍊呢?醫生你看會不會是彈片?」這也帶出了吳以先年輕時一段不平凡的往事。原來被體檢醫師誤以爲是項鍊的物體,竟是吳以先體內的33枚彈片,也是一條「摘不下來的項鍊」。

報導指出,1965年,吳以先年輕時作爲抗美援越的重機槍手,當時被一顆美製手榴彈攻擊,「一炸就炸出臉盆這麼大的坑,裡面裝着鋼珠,殺傷力很強」,而這些鋼珠彈片等,當時也就炸進了吳以先的體內,當時負傷的他,仍繼續配合機槍手對空掃射,直到敵機離開才由戰友送往醫院救援,經過7小時的手術,所幸保住一命。

吳以先也說,當時彈片把自己兩邊的骨頭打得粉碎,康復後也仍一直留在體內,甚至被打穿的右手康復後仍是扭曲的。直到現在,體內的彈片也還沒取出,每到天氣變化的時候,留有彈片的部位都會仍會有疼痛感。

不過吳以先也表示,自己並不考慮取出這些彈片,「這是我與戰友並肩作戰的見證,也是我的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