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科學選防曬衣、防曬帽?市場監管總局發佈消費提示
5月20日,紅星新聞記者獲悉,市場監管總局發佈消費提示,指導消費者科學挑選防曬用品,安心享受陽光。
防曬衣作爲夏日防曬的“第一道防線”,其防曬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防曬衣,即防紫外線服裝,一般是指採用具有防紫外線功能的紡織織物製成的服裝。防曬主要通過面料吸收或反射紫外線來減少紫外線的透過率。根據國家標準GB/T 18830—2009《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規定,當產品的紫外線防護係數(UPF)>40,且長波紫外線(UVA)透過率<5%時,方可稱之爲“防紫外線產品”。
在選擇防曬衣時,首先需要留意標籤信息,查看吊牌是否有標註防紫外線功能及有無UPF值(4050 則標爲“UPF50+”),UPF值40+爲合格,UPF50+的產品比UPF40+的產品防紫外線性能更好。其次看面料,織物密度越高,防紫外線效果相對越好,儘量挑選厚度適中、面料緻密的防曬衣。再次看顏色,淺色面料一般能反射更多可見光,減少熱量吸收,體感溫度比深色面料低。除了關注防紫外線性能等指標外,還可關注產品的透氣性、合體性,確保防曬衣具有高效防護效果的同時兼具舒適性。
防曬帽同樣是夏日防曬的“得力助手”。市場上常見的防曬帽類型包括空頂帽、寬檐漁夫帽和棒球帽。空頂帽頂部鏤空設計,透氣性好,但防曬效果集中於帽檐,僅適合短時戶外活動佩戴;寬檐漁夫帽帽檐較寬,能全面覆蓋面部、頸部及耳朵,適合長時間戶外活動;棒球帽多爲前檐設計,遮陽面積有限,適合日常通勤,但需注意後頸、耳朵等區域仍暴露於陽光下的問題。在選購防曬帽時,可關注以下要點:首先,明示具有防曬性能的帽子,一般會在標籤上標註防曬性能滿足的標準編號和UPF值。UPF>40,產品才具備防曬效果。其次,結合實際使用場景選購合適的款式。再次,選擇適配個人的尺寸。標籤上明示執行FZ/T 82002—2016《縫製帽》、FZ/T 73002—2016《針織帽》等標準的產品吊牌上一般會標註尺寸代號,如代號50對應50釐米的頭圍,代號53-55對應53—55釐米的頭圍。此外,可關注細節設計。部分防曬帽會增加可調節的耳帶和頭圍、防風繩等設計,提升佩戴舒適性,消費者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
除了防曬衣帽,防曬口罩、防曬袖套等也是夏季防曬的“貼心小衛士”。防曬口罩按佩戴方式主要分爲頭戴式、耳戴式和護頸一體式。頭戴式通過頭帶固定,穩定性強,適合長時間戶外活動;耳戴式耳掛設計輕便,適合日常通勤,但需注意貼合度以防漏光;護頸一體式覆蓋面部、頸部及耳後,適合高強度紫外線環境。在選購防曬口罩和袖套時,除關注款式及UPF值是否大於40外,產品的涼感性能也值得留意。
市場監管總局提醒,消費者在選購防曬用品時,務必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仔細查看產品吊牌信息是否齊全,產品工藝是否精良。優先選擇口碑良好或經過專業認證的品牌產品,注重產品的質量和功能性,切勿盲目跟風或輕信虛假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