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喊抓賊? 胡錫進嘆:社會寬容度低 社羣「羣體性噤聲」

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日前在個人社羣發文感嘆,中國網路領域正處於「羣體性噤聲」,根本原因在於社會的寬容度變低。(取材自微博)

向來積極爲中央說話的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近日忽然在微博發文感嘆,網路領域正處於「羣體性噤聲」,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發聲」愈來愈小心,明星的帳號僅存官宣,體制內的人連朋友圈都不發,乃至大學老師、民企中高層主管都一樣,而根本原因在於社會的寬容度變低。胡錫進這番話引發熱議。

胡錫進繼6日在微信公衆號發佈題爲「我們憲法秩序下的寬鬆和自由,如何不斷推進?」文章,表示「中國發展好不是管出來的」,呼籲在憲法秩序下推進社會的寬鬆和自由。13日又以「爲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在網上分享日常了,怕的是什麼?」爲題,從網路生態爲切點闡述對社會寬鬆和自由的看法。

胡錫進說,當前,很多羣體的個性化訊息變得像秋收後的田野一樣乾乾淨淨,這是互聯網時代公共訊息領域的一個損失,它也讓公共輿論的面貌變得不再完整,這不是一個開放社會所應有的羣體性噤聲。

胡錫進認爲,這種情況的出現,根本原因是社會的寬容度變低了。一個人在網上個性化發聲,給自己帶來麻煩的風險越來越高,甚至會牽連他所在的機構,於是大家主動,或者在單位的「提醒」下極大減少了參與社交媒體訊息和觀點交流的意願,甚至基本停止參與,只剩下瀏覽,偶爾點贊。

胡錫進說,互聯網上的整體氛圍越來越嚴厲,「一旦抓住一個靶子,對焦點訊息的挖掘和引申無邊無際」,如果是一個體制內的公職人員,或者是一個民企的小頭頭,很容易牽連單位。於是,互聯網上的各類敏感羣體紛紛加入低調的行列,將「少說、不說」作爲自己的座右銘,以防萬一。

胡錫進表示,他主張社會還是要在中央領導的憲法秩序下儘量寬鬆些,而且需要在「社會層面」和「治理鏈條」上的雙重努力。

胡錫進的這番言論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批評胡錫進「賊喊抓賊」,認爲當今輿論的保守、封閉、倒退恰恰是胡錫進之流曾經活躍的結果,吐槽「你閉嘴是對社會最大貢獻」;還有網友感嘆,到底是怎樣的言論管制,讓胡錫進也發出「不夠自由」的感嘆呢?

但也有不少網友支持他,「這次說得挺好」、「終於說人話了」、「第一次爲你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