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熊攻擊 鼻子沒了眼球破裂 這個姿勢最保命

日本北海道等地熊害頻傳。本月已有2人死於熊爪下。圖爲出現在北海道街頭的兩頭棕熊。(資料照/美聯社)

日本北海道和巖手縣本月分別傳出有人遭到熊攻擊死亡事件。光是巖手縣,今年4-6月就有1500起目擊熊出沒通報,造成12人受傷。在北海道奪走1名送報員的那頭棕熊被證實,4 年前就曾咬死人。熊害頻傳導致日本社會出現應該減少熊只數量的聲音。專家解釋爲何熊在沈寂4年後,又再度攻擊人類,以及萬一遭遇熊攻擊,哪種姿勢最能保命。

綜合朝日電視臺等日媒報導,18日在北海道福島町因咬死送報員被射殺的公棕熊,4年前就咬死1名77歲婦人。福島町町長鳴海清春表示:「我們也有點驚訝,因爲這頭熊4年來幾乎完全消聲匿跡,爲什麼在今年7月突然出現,真讓人難以理解。」

從事狩獵熊、鹿等野生動物的獵人一之谷駿就熊的習性表示:「熊其實是警戒心很強的動物,通常會避免接近人類。但這次牠無視這一點靠近人類,可能是有什麼值得冒險的動機吧。我猜多半是因爲食物。」熊有種一旦記得某種食物的味道,會爲了找那種食物闖入人類居住地的習性。他說:「如果熊開始認爲『人類不可怕』,那麼牠之後襲擊人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

由於日本各地的熊襲擊事件持續增加,過去3個月內就確認了31起案例。本月初巖手縣北上市一名女性也因熊襲擊而喪命,巖手縣知事達增拓也呼籲應該減少熊的數量。一之谷也認爲有必要調整熊的數量。他說:「放任熊不管並不等於自然保護,重點是要創造出人與動物能夠有效區隔生活的環境。」

要如何打造人熊共存的環境呢?擔任北海道「棕熊保護與管理檢討會」主席的酪農學園大學佐藤喜和教授表示:「我們並非無法與熊共存。最重要的是要徹底做好垃圾管理,避免吸引熊靠近。希望大家配合使用電圍欄、除草等措施,徹底落實垃圾管理。」

《AERA》週刊報導,治療許多被熊攻擊受傷患者的秋田大學附屬醫院土田英臣醫師,解釋熊的毆打力量有多大。他說那有如兩車相撞,重擊車上人員臉部造成的「高能量外傷」。該醫院在2023年治療過20名被熊攻擊的外傷患者當中,顏面受傷的佔9成,主要是眼睛和鼻子被攻擊,3人眼球破裂失明,有1人完全失去鼻子。

日本非營利機構「亞洲黑熊研究所」所長米田一彥,調查明治時代中期1897年到2016年的熊攻擊事件,在1993起案件和2255名受害者中,歸納得知44%的傷者頭部受傷,25%的傷者手腕部受傷,12%的傷者腳部受傷。而在 2023年的傷者頭部受傷佔44%,手腕受傷佔34%,腿部受傷佔7%。米田指出,「從明治時代到現在,這種趨勢並沒有太大變化,熊似乎主要攻擊人的頭部。」

因此他從10年前開始呼籲,如果遇到熊,站着被攻擊是最危險的。立即趴下,臉貼地,用雙手保護頭部和頸部。這對於防止致命傷害至關重要。秋田大學整形外科學講座石垣估樹醫師想驗證俯臥在地是最有效的保命法。他收集、分析2020年起爲期4年在秋田縣內的熊攻擊傷患資料。其中,2023年在該縣內發生的熊襲擊人身意外共62件,造成70人受害。採取俯臥防禦姿勢的有7人(佔10%),這7人當中無人受重傷。

石垣醫師指出:「雖然有些人被熊爪抓傷頭頂(手無法完全覆蓋的部位),或手臂被咬傷,但都沒有受到致命的頸部或臉部傷害。」這些人也沒有出現遮擋頭部的手指或手掌被咬斷的情況。換句話說,「俯臥」作爲防禦姿勢是有效的。在此之前,針對「防禦姿勢」是否有效並無科學證據。他表示,通過展示這項研究的結果,俯臥防禦姿態的可靠性提高,相信可以防止在類似意外中造成嚴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