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美祭高關稅 黃介正:臺未加入CPTPP 壓力較日韓更大
淡大國際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今天(4日)表示,相較於日韓,臺灣沒有CPTPP、RCEP等國際經貿協定可以閃躲,將是實打實直接衝擊,承受的壓力也會更大。(取自黃介正臉書)
臺灣被美國祭出20%高關稅,淡大國際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今天(4日)表示,除了關稅,臺灣還有美國的232貿易條款、開放市場、臺幣匯率、對美投資等不利因素要面對,相較於日韓,臺灣沒有CPTPP、RCEP等國際經貿協定可以閃躲,將是實打實直接衝擊,承受的壓力也會更大。
臺灣被美國課徵20%關稅,較日韓爲高,賴清德總統表示是「暫時性」稅率,還會再繼續談,爭取下調。黃介正今天接受《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被問到如何看待臺灣這波關稅風暴。
黃介正表示,川普整個部署的地圖中,關稅只是中間的一部分,這對於臺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一體適用,當然影響很大。但除了關稅,另外還有美國的232貿易條款,所謂非關稅貿易壁壘或貿易障礙,這對臺灣對美貿易順差影響也非常大;第三塊是匯率,臺幣過去史無前例在這麼短時間內升值超過10%至12%,這些全部都會影響出口。
另外,還有投資美國,他說,日本目前承諾是5500億,外傳臺灣是在3000到4000億美元之間,雖然我們談判團隊這些人都是老手,應該會據理力爭,用力的去爭取,但要如何對抗來自美國川普政府龐大的壓力,我們會比較辛苦。
黃介正指出,對於臺灣而言,對美談判結果,對我們原本就比較不利,一方面是美國跟臺灣本來規模就不一樣,還有一些更不利的因素,我們雖然在經濟體量體排名也算大,但我們沒有跟主要貿易國家沒有自由貿易協定,不在CPTPP裡面,也不在RCEPT裡面,沒有辦法把部分壓力透過其他機制排除;而且我們又沒有主權基金,調控能力比日本、韓國又要再低一點。
所以他認爲,我們跟川普政府談的結果,實打實的就是直接衝擊,我們必須頂住那一波,因爲我們後面沒有太多空間可以側身閃躲,只能直接正面撞擊,所以我們的壓力比較大。
不過黃介正也分析,包括日本的5500億美元投資承諾,也還沒有變成雙方必須要執行、具有法律效力的協定,換句話說,都還在談,只是有一個數字出來,不管最初喊價是什麼,到實際上落實,可能還有一些轉圜空間,這是一個長期抗戰,換句話說,臺灣要一直把鈕鎖得很緊,否則稍微鬆懈下來,很可能就沒有辦法堅持到對臺灣最有力的協議。
在投資金額方面,他說,如果只如外傳所言,臺灣要對美投資3000億到4000億美元,這個數字真的很大,錢要怎麼來?我們外匯存底要不要拿出來?如果不動外匯存底就得要發公債,但公債利息這麼低,沒有人買怎麼辦?第三個 辦法就是增稅,但增稅就不要想了,因爲物價通膨壓力馬上會來,再加上對美關稅,老百姓已經夠苦了。
至於對外採購,除了要到美國阿拉斯加去買和投資天然氣,外傳還有9000億元的國防預算,黃介正指出,我們現在包括採購新型戰機和海空戰力提升兩個特別預算,到2026年就會執行完畢,一個正常健康的國家,應該是我們先有自己的建軍構想,再根據預算規模透過採購來強化國防,如果在沒有新的國防戰略指導或國安戰略指導情況下,因爲要消化預算就去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這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