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喊過「自願加入共產黨」 福建臺師:臺灣戶籍算什麼?

▲張立齊2017年在陸媒撰文「我自願加入共產黨」。(圖/翻攝觀察者網)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福建臺籍教師張立齊因於去年申領中國大陸「定居證」,在近期被註銷臺灣身分,未來無法再使用臺灣護照,也沒有健保可用。事實上,早在2017年,張立齊就在陸媒以「我從臺灣來,我自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爲標題撰文,甚至在文中直言「臺灣又戶籍算什麼?」

張立齊2017年時還是在北京大學就讀的學生,但對中國共產黨就已經有熱切的嚮往,特別在大陸官媒《觀察者網》上撰文,述說自己對加入中共的渴望。

張立齊在文中提到,早在2007年他在臺南讀書時,就自發組織了一個馬克思主義讀書會,「當時我和幾個朋友分別在臺北、臺中、臺南成立這樣的學生社團,學習和重新認識中國近代歷史。有意思的是,讀書會成員以工程類科的學生爲主,也有在臺灣打工從事勞動工作的經驗,我自己本人也從事過修車,從學徒一直做到技師。」

▼張立齊在活動上與跆拳道教練李東憲合照,如今兩人都被廢止臺灣身分。(圖/翻攝華夏經緯網)

張立齊說,當時他們有一批青年工人思想左轉,開始學習認同馬克思主義,「但是很可惜,那時候由於兩岸交流仍然處於上層階段,讀書會最後只能維持在爭取工人權益的部分,還未上升到愛國民族主義的部分。」

張立齊指出,後來隨着兩岸交流的深入,這樣的情況在現在臺灣愛國青年組織的讀書會中已經出現變化,除了認同更加公平的社會主義理念外,也通過各種社交媒體渠道瞭解到了大陸這些年的變化,「我認識一位在臺南自發讀書會的年輕朋友,學的是醫護專業,他告訴我希望自己成爲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士,成爲軍醫爲保衛祖國做貢獻。這樣土生土長甚至沒到過大陸,卻有這樣愛國熱忱的案例在臺灣其實並不少。」

張立齊說,回憶他高中時自發學習寫簡體字,上大學時在臺灣看大陸書籍或是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有關的材料,經常被人「舉報」或刻意在行動和言語上排擠甚至攻擊,所以很早就感覺到臺灣的言論是有侷限不自由,思想是被壟斷的,政治是不包容排除異己的,民主只是少數特定人士在把持操縱的工具。

▼張立齊率先取得「臺灣居民定居證」,並高調接受陸媒訪問。(圖/翻攝北京日報)

張立齊認爲,臺灣的所謂「民粹民主」,就是放任學生去破壞合法的人民代表程序,再由政治團體收割,「這樣用暴力推翻議會有利於我言論自由嗎?執政黨通過選舉上臺後就獨斷專行,這就是所謂的民主嗎?這樣破壞兩岸關係有利於人民羣衆的利益嗎?」

張立齊說,每次他談到自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事情,就會有人說要臺灣政府取消他在臺灣的戶籍,還要罰他錢,「我們也一直被這樣的言論脅迫着,動不動就有人恐嚇我們要是敢回臺灣就要把我們『抓去關』,我實在是深刻感受到了臺灣自詡的所謂民主和自由到底是什麼。」

張立齊質疑,「難道是暴力的民主和恐嚇的自由?從這點來看臺灣整體仍然沒有走出恐共和反共的心理,才導致臺灣集體對中國共產黨的恐慌。」

▼張立齊在北大就學時期,就熱衷於參加中共「愛黨」活動。(圖/翻攝觀察者網)

張立齊認爲,這與當前的中國共產黨很不同,習近平講「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大就要有大的樣子。」開放和包容已經成了主旋律,對臺政策談「融合發展」就是一種自信的表現,能看到大陸歡迎臺灣青年融入祖國大陸,共同參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

張立齊也提到了他在大陸偏鄉支教(支援教育)的經歷,他說,他在支教的時候,學校也將他作爲幹部參與了一些扶貧的工作,這些共產黨人的事蹟很令人敬佩感動,「當時我就想,如果能加入中國共產黨,能爲西部人民做貢獻,能讓他們過的更好,環境更好生病更少,臺灣戶籍又算什麼?」

張立齊提到,臺灣很多縣市的現代化成都還不如大陸脫貧的貧困縣,他作爲臺灣土生土長的客家人,不只他所出生的豐原,客家和原住民聚集的客莊、部落和大陸的地方發展作比較,早已經遠遠落後於許多「貧困縣」了。

張立齊強調,相對比起臺灣島內的政治,在爲基層人民羣衆的利益着想方面,中國共產黨比臺灣島內任何組織團體都做的更好,「引用習總書記的話『百聞不如一見』,臺灣同胞尤其是青年朋友真的要多來看看,多多比較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