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公督盟指「擋案王」 林思銘反批:操弄數字、抹黑在野

國民黨立委林思銘21日批公督盟是「操弄數字遊戲、資訊落差與政治抹黑」,根本是綠營打手,呼籲公督盟應更名爲「只督藍白盟」。(林思銘提供/張睿廷臺北傳真)

面對公督盟指稱封殺124件國安法案、成爲「擋案王」,國民黨立委林思銘21日嚴正反駁,痛批這是「操弄數字遊戲、資訊落差與政治抹黑」,根本是綠營打手,呼籲公督盟應更名爲「只督藍白盟」。

林思銘指出,立法院程序委員會爲合議制,成員來自各黨團共19人,每項決議皆由集體討論或表決而來。即便他擔任國民黨黨團書記長,在程序委員會中也僅有一票權力,質疑如何僅憑一人就能封殺提案?難道其他18位委員都沒投票?

林思銘進一步表示,本屆第二會期僅召開17次程序委員會,卻被指封殺124案,難不成每次會議都能封殺7、8案?根本荒謬至極。公督盟是蓄意以人設算、誤導民衆,並刻意忽略黨團集體運作與決策程序,只爲打擊在野黨、遂行政治鬥爭。

林思銘也質疑,所謂擋案的定義究竟爲何?是投反對票、主張暫緩列案,還是依法刪除議程?是否將同一提案反覆暫緩計算數次、灌水誤導?他批評,若僅因其身爲幹部,便將所有責任推給個人,這是典型的邏輯跳躍與造謠操作。

林思銘強調,程序委員會是民主制度的第一道防線,爲保障議案篩選與議程順序,若公督盟認爲程序委員會不該擋案,是否主張議案應無條件全數排審?這無疑是違背設立初衷,等同變相實質審查,根本極端荒謬。

林思銘提到,將制度程序污名爲「封殺」、將集體決策歸咎個人獨斷,不僅誤導民衆,也破壞國會運作根基。他呼籲公督盟應停止雙標監督,迴歸理性中立,還國會一個公平討論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