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逃離帶孩子和家務瑣事 中年婦女愛上去飯店開房獨處
暫時逃離帶孩子和家務瑣事,中年婦女愛上去飯店開房獨處。(示意圖,藍孝威攝)
據《網易數讀》報導,對中年人來說,沒有什麼是容易的,唯獨發福,輕而易舉。人生走進下半場,不少人的體重卻走起上坡路,但變得油膩,只是中年危機裡微不足道的一劫。打工數年,有人沒等到八方來財,先等來中年被裁;有人扛着房貸車貸,從此告別逍遙自在;還有人就算熬過這些劫,身上也多出幾個結節。
難怪有人說,中年生活就像《西遊記》,既遇上了八戒的啤酒肚、沙僧的禿頂,還遇上了輪番上演的九九八十一難,就連距離西天,也是越來越近。
一、中年人,有自己的迪士尼
衆所周知,人到中年成了家,就會愛上家以外的任何地方。當生活軌跡坍縮成了公司和家庭的兩點一線,多少牛馬回了家,還得給自己的孩子當牛做馬,工資一分沒漲,壓力反倒超級加倍。
想像大禹一樣三過家門而不入,難度係數太高,但光靠一年逛上兩次海瀾之家(男性服飾專賣店),也調理不好中年男人的焦慮。爲了在緊湊的生活裡喘口氣,他們的解壓方式也變得五花八門,堪比大學的選修課。
文章統計了社交平臺上關於中年男人解壓方式的討論,發現他們的終極避難所,是釣魚的魚塘。多少釣魚佬,在辦公室座位坐上一小時就腰痠背痛,但河邊一坐就是一天,只不過,他們能釣上海草、衣物甚至屍體,就是唯獨釣不上魚。
正所謂「男人至死是少年」,中年男人的另一大解壓活動,是從小玩到大的電玩遊戲。不少人沈迷於在遊戲裡打怪升級、瘋狂氪金,甚至能在與寵物狗的消費力較量中,爲男性扳回一局。
同樣花錢的解壓法寶還有抽菸、喝酒,不過看看飄着紅字的體檢報告,一些惜命的男人轉身投入健身、騎行的懷抱,或是把預算拉滿,入坑燒錢金字塔頂端的攝影和炒股。
總之,面對壓力滿滿的中年生活,中年男人主要靠愛好療愈自己,貫徹一個「靜」字:一杯茶一包煙,一支股票看一天,而中年女人則是靠着短暫的「人間蒸發」來回血,主打一個「躲」字。
如果沒法逃離家庭,被譽爲打工人烏托邦、社畜「精神ICU」的廁所,是很多女性在家的最後一塊淨土,畢竟,家裡面靠敲門也打不開的,只有廁所了。
能短暫「離家出走」的中年女人,則在大街小巷尋找屬於她們的「迪士尼」,去KTV盡情高歌,在洗浴中心的大池子泡成安詳的海帶,即便到公園什麼都不做,待夠20分鐘,也能完成精神快充。
但一到夏天,走到公園就汗流浹背,找一處樹蔭醞釀悲傷,不到十分鐘,腿上就得被咬出八個蚊子包,狼狽轉戰咖啡館,難免喝下比命還苦的冰美式,晚上的好眠更是說沒就沒。
於是越來越多的中年女性,開始把環境舒適的飯店捧上神壇,哪怕只是在裡面呆上幾個小時,療效也是立竿見影:沒有工作上的爾虞我詐,沒有鍋碗瓢盆的沈悶,沒有社交的不得已,沒有另一半的指責抱怨,唯有這一方的寧靜,好福氣,開心得腮幫子都扯到後頸窩了!
二、多少女性,被困在「媽媽」角色裡
古人能說出寸金難買寸光陰,可能是因爲當時沒有資本家,也沒有飯店。放到如今,老闆能用三千(人民幣,下同),買斷打工人的一個月,中年女人也能花上幾百,在酒店買到幾個小時的「自己」。
在這些明碼標價的分鐘裡,中年女性如何度過自己的獨處時刻?在社交平臺上,她們的回答出奇一致,就是大睡特睡,挽救一下被伴侶的打呼聲、孩子的哭鬧聲吵得稀碎的睡眠。
除了睡到不知天地爲何物,不少人也會選擇發呆看雲,餓了就加入外賣商戰,吃飽了還能到酒店的健身房揮灑汗水。
自律未必帶來自由,但花錢一定能買來自由。一些深諳此道理的女性則在酒店獨自發揚「牛馬」精神,接着寫策劃做方案,不忘搞錢,好掙夠下次出逃的房費。
或許在年輕人看來,這樣的「gap day」簡直唾手可得,但對於成了家、當了媽的中年女性,這樣的「日常」,卻是莫大的奢望。
如果說壓倒人的,是最後一根稻草,那麼壓倒媽媽的,應該是個草垛,其中最重的那根稻草,毫無疑問是帶孩子。
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刻起,很多女性的時間就被切割成無數碎片,每天兩眼一睜就是哄睡、餵奶,長大後還得輔導作業、接送上下學......24小時不停歇,甚至有人吐槽:帶娃那種累,就是想上吊,連找繩的時間都沒有,繩子剛掛脖子上就聽見媽媽媽媽媽媽媽媽~~~
又生娃又帶娃,職場也沒放過她們。中女們每天在公司幹着N件活,還擔心領到「N+1」(失業補償金)。就連晉升也困難重重,《2025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因處在婚育階段被動失去晉升的女性佔比15.3%,而男性僅2.7%。
下班回家,看見滿屋家務活,媽媽們更是沒招了,《2025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指出,有36%的職場媽媽每天光是做家務,就得搭進去至少2個小時。
眼裡沒活的人不懂,一個整潔的家背後有多少隱形家務,地板不會自動變乾淨,洗完的衣服不會自己晾好,碗筷也不是放進水槽就能去除99%的污漬。
日復一日的家務沒有盡頭,媽媽們的身體很難不拉響警報。但工資剛到帳,房貸、車貸划走一半,生個病看着銀行卡餘額都要心驚膽戰。
都說「996」的工作難熬,但更多媽媽乾的是「007」的活——沒有假期,全天待命,別人的生活是詩和遠方,自己的生活卻是上無窮無盡的班,下班後還要面對孩子、伴侶等一系列甲方。
三、獨處,中年人的奢侈品
不只是媽媽們,中年人的生活,其實都如出一轍的緊繃,全身上下最具鬆弛感的,只剩脂肪。
如果寄希望於成功學書籍,找尋放鬆的秘訣,大概率會看見書裡最強調「時間管理」。但中年人的生活,早就被職場、家庭、帶娃佔滿,還沒等開始管理,時間早就所剩無幾。
就拿最耗費心力的養孩子來說,2023年一項發表在《勞動經濟研究》的研究指出,一孩家庭裡,0-6歲的孩子平均每天會奪走父親1.3小時的閒暇時間,而母親爲1.8小時。
孩子長大後,父母受影響的時間會適當減少。像在7-12歲的一孩家庭,父母每天因帶娃而失去的自由時間分別降到了0.8小時和1.1小時。
但無論是一孩還是二孩家庭,媽媽被奪走的閒暇時間都比爸爸的多,尤其是二孩家庭,倆孩子都還在0-6歲時,媽媽每天會被育兒佔據兩小時的自由時間,也不怪有媽媽泣訴:有了小孩之後,好像只有我被困住了,我所有的閒暇時間只能被安排帶娃。
媽媽們想在本就不多的自由時間裡找到機會獨處,已然是一種奢侈,更別提有些人還沒邁出家門,就先被內疚「絆倒」:白天一天上班,晚上下班在家一共就那麼幾個小時,老人白天也帶了一天娃,如果自己再獨處,又於心不忍。
即便扛過內心的道德審判,想要出走獨處的中年媽媽,也可能被「孩子誰來管」的靈魂拷問迎頭蓋臉打回去,出門還得過五關斬六將。
於是乎,不少女性索性轉爲地下行動,計劃一場「無人在意」的離家出走。
就像打工人出去旅遊,向老闆請假的小妙招就是拿家裡親戚出事當藉口,職業婦女想出門獨處,工作是最常用的擋箭牌,上班、加班或出差的搞錢藉口,都能讓她們名正言順地不被打擾。
要是沒工作,去市裡看病、回孃家探親的幌子,聽起來也是合情合理,就是有技能冷卻時間,用太勤了難逃穿幫。
這些藉口能換來的時間,短則如曇花一現,長不過兩三天,但能享受到這些的,也只是少數人。
更多中年人的生活就像「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難以停歇,獨處就像空窗期,想休息就是原罪,而在媽媽身上,這樣的枷鎖更爲牢固。
也正因此,片刻抽離於她們而言彌足珍貴,雖然終究要回去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但好在短暫出走之後,她們能以更美麗的精神狀態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