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國際頂尖癌症治療 北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
▲北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動工。(圖/北榮提供)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臺北榮總「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今(18)日上午舉行動工典禮,預計於116年完工啓用,屆時北榮將成爲全球極少數同時擁有「重粒子治療」與「硼中子捕獲治療」全方位尖端放射技術的醫療機構,讓臺灣在癌症放射治療、教學與研究領域達到國際頂尖水準。
北榮院長陳威明表示,與國立清華大學合作進行硼中子捕獲癌症治療(BNCT)可追溯自民國99年8月11日開始第一例,迄今已治療超過600位病人,累積許多經驗,該治療針對複發性頭頸癌及腦部腫瘤治療成效良好,對於骨肉瘤、脊索瘤及乳癌療效亦佳。
陳威明說,考量清大原子爐終有除役的一天,院方即着手規劃興建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後續承蒙漢民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黃民奇先生慷慨捐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加速器型硼中子捕獲治療設備,並委由禾榮科技建置於北榮,期許二年後完工啓用後,硼中子捕獲治癌成爲衛福部許可的正式治療項目,嘉惠更多海內外的癌症病人。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楊慕華副校長代表宣讀林奇宏校長表示,陽明交大與北榮早在各領域多方面進行深入且緊密的合作,建立深厚的關係,期待藉由此先進設備的投入,更促進雙方的研究發展,爲患者帶來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漢民科技陳溪新總經理表示,黃民奇董事長支持先進醫療的發展,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的動工,爲每位癌症病人點燃希望的種子。而禾榮科技是研發硼中子加速器技術的重要推手,許金榮董事長指出,結合清大、工研院、陽明交大、漢民科技等優秀團隊,成功研發第一個國產國造全系統設計加速器型硼中子捕獲治療設備,建置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
硼中子引發放射反應的治療方法,結合標靶治療與放射治療的優點,基本概念是利用硼-10同位素的中子捕獲反應來選擇性地摧毀癌細胞,卻又不影響正常組織細胞,提供精準癌細胞內標靶放射治療。
北榮副院長李偉強表示,頭頸癌治療後2年整體存活率爲47%,整體反應率65%。腦部複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恩慈療法亦有70.6%整體反應率,醫療團隊亦利用國內自主研製成功的加速器硼中子捕獲治療系統,將適應症範圍從過去無法治療的複發性頭頸癌與腦瘤,擴展至胸腔、腰椎及腹股溝區附近的病竈,包括瀰漫性中線神經膠細胞瘤、複發性三陰性乳癌、複發性肺癌、間葉性軟骨肉瘤、複發性骨肉瘤、複發性惡性肉瘤、複發性脊索瘤和複發性黑色素瘤等。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劉裕明主任指出,北榮放射腫瘤團隊於民國99年即與國立清華大學合作,針對無法切除且光子放療無效的患者,開展複發性頭頸癌臨牀試驗,結果充分顯示BNCT對抗癌細胞的威力,期待國產加速器硼中子捕獲治療系統持續發展,加速探索此技術的潛力,造福更多需要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