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爲村民服務中收穫成就感

學俄語專業,在鄉村服務——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在西部計劃志願者劉珂昕的身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023年畢業於成都外國語學院的劉珂昕,目前是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清溪鎮的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

春節期間,這名西部計劃志願者忙着搞安全檢查。隨着返鄉人員的增多,村裡老人開始熏製臘肉和香腸,這時的安全問題變得尤爲重要。劉珂昕花了大量時間走村入戶宣傳安全知識,並仔細檢查各項安全設施。

許多村民和這名年輕人相熟。見面的時候,這名俄語專業的大學生總是用流利的“土話”熱情地打招呼:“你切(‘吃’在當地方言中的發音——記者注)了沒有?”

大學時,劉珂昕拿下了俄語和英語雙學位,也通過了全國高校俄語專業四級水平測試和全國高校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令很多人感到詫異的是,掌握兩門外語的大學生,爲什麼選擇到中國西部鄉村當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

劉珂昕出生於達州市大竹縣。大學期間,他被一部講述志願者堅守大理白族自治州小山村的紀錄片深深觸動。

“紀錄片中,志願者對村裡每一戶每一人的姓名都熟記在心。”劉珂昕深受感動,也十分佩服,於是決定投身志願服務事業,並在大學畢業後成爲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

“我母親是一名小學教師,她對我參加西部計劃給予全力支持。”劉珂昕說。目前,他在清溪鎮參與鄉村綜合治理工作。

對於不善言辭的劉珂昕來說,這項工作確實充滿挑戰,需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解決各種複雜問題。然而,他並未因此退縮。他深入瞭解當地風土人情,努力融入當地生活。

爲確保各類政策能夠真正爲村民所理解、接受,劉珂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每天在筆記本上詳細地記錄工作總結,並覆盤當天處理的各種事務。

他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着村民的收入情況、種植成本、住房安全以及用水用電安全等信息,這些都是他通過走訪和調查得來的第一手資料。

他表示,這是爲了方便覈實實際情況與他們所掌握的信息是否一致,確保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通過不斷優化自己的溝通方式和工作方法,劉珂昕努力讓政策落地生根,爲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福祉。

一位老人因土地問題多次上訪。老人的哥哥在修新房時多砌了兩平方米堡坎,導致兄弟倆的承包地界限不明,雙方發生糾紛。矛盾時有激化,雙方家屬甚至到社交媒體上“對罵”。

爲解決這段糾紛,劉珂昕和鎮、村幹部調動各方資源進行協調,大家共同商議解決方案。按照程序,兩家通過鎮國土所進行土地確權。經過一系列的調解和協商,雙方的矛盾終於得到解決。

劉珂昕回顧,成爲西部計劃志願者一年半以來,他直接參與調處矛盾糾紛50餘件,組織面向青少年羣體的法治宣講活動8次。在此過程中,劉珂昕直面羣衆問題,逐漸學會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處理羣衆的訴求。

劉珂昕關注的一個鄉村家庭,女主人患有精神疾病,其女兒今年29歲,在2019年被診斷出尿毒症,經過手術摘除一個腎臟。不幸的是,2023年,她另一個腎臟也出現了問題。

“現在她每個星期透析3次,醫保報銷後還要自費540元。我的小兒子還在讀初中,家裡的收入全靠我每年種地收穫的七八百斤糧食。”家裡的男主人說。

瞭解到這個家庭的困境後,劉珂昕通過相關政策資源,把該農戶的城鄉居民醫保補貼提升至最高檔,這樣他們每月只需繳納70元的醫保費用。此外,一家四口人的低保也已調整至當地每人每月553元的最高標準。

男主人不善言辭,但對劉珂昕的幫助感念於心。每次劉珂昕離開時,男主人總是陪着他走過一段幾十米的崎嶇小路,一直送到大路上。

劉珂昕說,這些經歷讓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基層生活的真實面貌,也堅定了自己繼續爲村民服務的決心。他深知,只有真正融入村民的生活,才能更好地爲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

作爲剛離開大學校園的年輕人,他還積極參與當地的公益活動和文化建設,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爲當地的小學開設了課外興趣課程,幫助孩子們開闊視野、提高語言能力。

劉珂昕說,這些經歷不僅鍛鍊了他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也讓他更加深入地瞭解了當地的文化和教育需求。

曾經喜愛打遊戲的劉珂昕現在幾乎沒有時間玩了,跟原來一起玩遊戲的同學的聯繫也少了許多。不過他說,每當處理完村民的各項事務後,內心就會涌現出更多成就感。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