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透汽」這件事上,衝鋒衣有發言權嗎?
人們真的需要只會“談數據,堆參數”的衝鋒衣嘛?
正如手機行業早已擺脫單純拼硬件配置的日子,衝鋒衣領域也該跳出只談數據性能的舊路數,似乎很多人都忽視了自己真正的多元需求。
例如:什麼纔是你願意穿一件衣服很久的關鍵?除了性能、外觀等種種元素,一件「舒適」的衣服,往往纔是讓你與它長久相伴的關鍵。
然而,這恰恰與人們對衝鋒衣一貫的印象背道而馳:防護性能越高,穿着體驗越低。
傳統衝鋒衣就像一部被無數次翻拍的經典電影,故事熟悉卻缺乏驚喜。更能讓人驚喜的,是那些突破固有框架、賦予它全新創意的作品。
當行業內的“內卷”已無新意,FILA決定作出改變,將「舒適度」這個服裝永恆的底層需求,在衝鋒衣上變成可能。
撰文|穀子
編輯:玄天
設計|天宇
圖片來源|戶外探險OUTDOOR及網絡
· 本文爲《戶外探險》原創內容 ·
從品牌視角看,以戶外性能爲出發點、放大數據參數進行宣傳,固然合理,卻也顯得有些取巧——因爲始終與用戶的真實體驗隔着一層距離。
近年來,FILA陸續推出戶外衝鋒衣系列,開啓了品牌對戶外行業的全新思考。
回到日常穿着的衝鋒衣,有關它很悶、穿上沙沙作響有些尷尬的聲音不絕於耳。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蔘與戶外活動,需求也正從極限挑戰轉向輕量、日常的戶外體驗——這讓一個更貼近當下的問題變得重要起來:什麼樣的衝鋒衣,才能穿得自在、輕鬆、愉悅?
爲此,FILA還聯合北京體育大學建立基於場景的從消費者到消費者的“FILA衝鋒衣舒適性測評模型”,並攜手德國海恩斯坦認證中心進行了性能的測評,讓我們獲得了研究這個問題的新動力。
成立於1946年,海恩斯坦是全球領先的測試和創新機構,專注於各類紡織品的測試、認證和研究。
提到衝鋒衣的三大功能:防風防水、耐磨、透溼,很多衝鋒衣的側重點,往往聚焦於防護側,但事關舒適度的的透溼透汽性能,往往成爲了技術壁壘。
可能的一種情況是,當你和別人討論一件衝鋒衣時,他的迴應往往是妥協:還行,不那麼悶。
從這個角度來說,品牌更應該充當用戶和產品之間的媒介、橋樑,也是需要責任感的一環:
於是,基於在海恩斯氣候實驗室志願者的反覆測試,通過不同程度的運動量評估,FILA推出了搭載了自研OPTIMA-SHELL科技膜的FILA呼吸殼衝鋒衣。
OPTIMA-SHELL科技膜主要採用自研的PU納米微孔工藝,歷經20個月的研發週期、50餘次的材料及微孔工藝調校、百餘次的性能測試調整,成功構建了兼具優異透汽與防水性能的納米級微孔結構。
同時採用一體式層壓工藝,將OPTIMA-SHELL科技膜與柔軟面料貼合成型,避免傳統多層拼接所帶來的厚重感,有效減輕整體重量,並顯著改善面料的「塑料」觸感。
透溼指數≥ 12000g/(㎡·24h),遠超國家Ⅰ級衝鋒衣標準的要求,防水指數≥ 14000mmH2O,亦通過了國家衝鋒衣Ⅰ級標準。同時,OPTIMA-SHELL在被譽爲「設計界奧斯卡」的美國2024 MUSE Design Awards獎項中榮獲銀獎。
不管圍繞測評模型或者是OPTIMA-SHELL科技膜本身,FILA的目標,始終是用戶的舒適體驗感。
在對於戶外需求的把握中,FILA無疑做到了一種精準。
當然,依靠理論測試,我們對呼吸殼的認知,也僅僅停留在理性的數字層面。一件衝鋒衣能爲我們提供多少情緒價值,始終需要真實的穿着反饋。
這一次,《戶外探險》便和多家媒體夥伴同行,在川西新都橋共同擔任了一回FILA人肉測試員的角色,開啓了一趟主題爲「自然去解悶」的徒步旅程。
從炎熱的成都出發,途徑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埡口,最終抵達可以眺望雅拉和貢嘎雪山的新都橋。僅僅48小時,景觀和氣候就產生多重變化——從穿短袖也會過熱的夏天,到陡然降溫的夜晚,再面對高紫外線的川西日曬。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FILA呼吸殼衝鋒衣展現出極致舒適的體驗。即使天氣不斷變化,我們幾乎可以忽略它的存在感——不張揚,卻足夠透氣,不悶汗,正好滿足戶外的多樣需求。
在這次徒步體驗中,被反覆提及的一個詞,始終是「解悶」。
OPTIMA-SHELL科技膜的優勢正在於此:每平方釐米面積遍佈1.23億個大小約18-60nm的微孔,保證人們在穿着運動的過程中,身體所產生的溼氣可以高效排出,外部環境中的水滴卻又無法滲入,從而實現了高效透溼和暴雨級防水性能的平衡,這可能是上身後每一個人的驚豔感來源。
細膩觸感與挺括風格的面料,配以契合人體工學的寬肩細腰Y字版型剪裁,爲整個徒步過程中帶來足夠鬆弛與舒適感。無論在上坡、穿越溪流,還是野路抄個近道,每個人的「任性」選擇,都不會因爲一件衝鋒衣受限。
在上身FILA呼吸殼後,媒體同行們都認爲:這一系列產品在延續了高性能的戶外需求外,也迴應了當下對衝鋒衣好穿且實穿的期待。
聽聽他們具體是怎麼說的:
現在的衝鋒衣不論是國內外品牌,有專利或沒專利的面料,都已經能做到不錯的防水性。在我個人而言,除非是極限場景使用,日常和輕戶外我更會關注的是版型和功能美學和透氣性,同時再加上塗層會不會太硬挺導致會有很多噪音。這件FILA呼吸殼衝鋒衣就滿足了我輕戶外以及日常的要求,沒有多餘的細節,柔軟防水和透汽性兼備,版形對於亞洲人也非常友好。
另一個驚喜,是我覺得FILA 戶外系列沒有像某些運動品牌硬蹭戶外風的感覺。在設計語言細節乃至面料,都看得出不是堆料合成,體現出一個百年品牌的沉澱經驗,和成熟的產品邏輯。希望後面看到更多「F」家的精彩出品。Welcome to the game!
老實說,在本次FILA戶外「自然去解悶」活動之前,對於FILA品牌戶外運動線的瞭解不多。之前對FILA在網球、高爾夫等運動領域的感知度更高,但是通過來到川西秘境——新都橋,也從各個維度見識到FILA戶外的蓬勃生機。
從國內經濟大環境來看,相比於專業戶外運動的功能性要求,戶外衝鋒衣市場呈現多功能化和日常化的趨勢。比如這件FILA呼吸殼衝鋒衣透汽性很好,雖然當天天氣甚好,太陽直曬強度大,但是穿着FILA呼吸殼衝鋒衣既防曬,也不嫌熱,全程感覺舒適。
FILA戶外如今給我的印象是,以專業戶外運動爲基石,能提供防風、防水、耐寒功能強大的產品,更注重產品的潮流和日常穿搭屬性,希望吸引更多的輕戶外、泛戶外人羣,把戶外運動變成一種新的都市風尚,滿足廣大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我覺得一個好的衝鋒衣,如果能融入日常,首先它要穿着感比較舒適。這款衝鋒衣出汗後不會貼在身上,透汽性很好,此外也非常柔軟。另一個我比較在意的特點,是它穿上去也比較得體,整個裁剪是可以跟日常生活狀態融合的。
其次它的防雨性挺好,特別在上海,有時候會突然下起雨,所以一件在日常也可以穿的衝鋒衣,也很重要。另外它也有合適的口袋設計,我現在也不太喜歡揹着包出去,所以對於衝鋒衣的功能性、收納性我會比較看重。
穿上這件FILA呼吸殼衝鋒衣讓大家在徒步之餘,可以更好去感受大自然,同時讓自己心情更加的平靜。我覺得這也是我喜歡戶外喜歡自然的原因,可以讓你自己去發現更多美的東西,跟自己對話,這可能是戶外很大的一個魅力。
在戶外看到平日裡看不到的美景,自然身心都會舒暢。當我擡手仰望天空和一些大幅度的動作時,這件衝鋒衣的設計,讓我沒有感受到特別的約束和緊繃感。「比起裝備更在乎人的感受」的理念也就體現出來啦。在戶外,裝備只是輔助我們走到戶外無拘無束的一個很好的陪伴。
對於經常在戶外進行活動的我來說,衣服擁有多功能性和高顏值,不但能讓我搭配省心,也能讓我在戶外活動時更容易進入好狀態。山中氣溫隨時多變,這種三合一的設計,連本身的中間層也考慮到了,只要不是特別硬核的自然環境,我認爲這一件FILA呼吸殼衝鋒衣,足以滿足露營+徒步+登山等多個場景需求。
一件足夠優秀的衝鋒衣,不僅能應對極限環境,更應融入日常生活。當戶外與都市的界限逐漸模糊,FILA呼吸殼衝鋒衣成爲自然中那份從容與自在的象徵。
FILA在運動、戶外及生活場景中融合了專業技術與設計,秉承着持續探索與創新的精神,始終將穿着體驗置於首位。
正是這種對於產品的洞察,使FILA永遠保持進步,因爲它總能吸引到那些有個性,獨立思考,重視個人體驗的人們。
你怎麼看衝鋒衣的「舒適度」,
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