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北做什麼才能靠自己買房?他曝1類人「年薪4、500萬↑」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鄺鬱庭攝)

記者鄺鬱庭/綜合報導

一名網友發文分析,能在35歲以前靠自己買下臺北市或板橋的新成屋,以他高中同學的經歷來看,最容易做到的是財金名校前幾名,或爸媽是大老闆、讀商學院的人,「這類人去香港或本國外商投行,27歲年薪普遍在4、500萬以上,聽過最高700萬,實習時(22歲左右)月薪就15萬了」,貼文引發熱議。

原PO在PTT的home-sale板迴文,他的定義包括年齡35歲以前買房、地點限臺北市和板橋、必須是預售屋或五年內新成屋,並且不能靠爸媽出錢。

以此爲前提,他觀察自己高中同學,列出六種人,最容易達成目標的,他認爲是「臺大財經系前五名,政大金融系前三名,或爸媽是大老闆讀商學院」,直呼「這類人去香港或本國外商投行,27歲年薪普遍在4、500萬以上」,聽過最高年薪是700萬,光是22歲實習時,月薪就已經有15萬了。

再來是「臺交清大二類組很強的」,「這類人基本上就是大學就做完一堆Projects,還沒畢業就直接被外國公司拿一堆offer。」第三種是「臺大電資碩博生」,「32歲或26歲畢業,穩穩拿32、33職等。」,升很快的話,35歲前有機會能買房。

第四、五、六類分別是牙醫、醫美醫和專科健保醫,首先他評估牙醫,「剛畢業約爲24歲,看要不要留院當PGY或者是直接去診所,省一點預估在35歲資產可累積1500萬左右。」再來醫美醫,「目前問到的待遇比牙醫更好,節數更少,錢更多,此外上限也更高。」至於專科健保醫就沒那麼容易了,「值班夢裡纔有可能35歲前買房,洗洗睡。」

貼文引發熱議,「這邊提的都碼PR80以上的人羣,本來就不是薪資中位數買得起」、「這些人有什麼意義?比例上是很低的,生活品質跟你有沒有投對胎比較有關係。」

也有人紛紛補充「第七類」,「有認識自營業律師的,30歲已累積1500萬淨資產」、「我有認識導遊35歲在板橋買房」、「有認識炒股的,一百萬起家,現在大安區華廈兩間房子。剛搬進去的時候還被裡面的原住戶懷疑是路人亂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