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悉的環境被療癒」 雲林全臺唯一加碼支持在宅急症醫療照護

衛福部今年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劃」,但資源不足成試辦阻礙,雲林縣府7月啓動加值方案,引進設備支援,成功讓縣內逾百家醫療院所及機構投入,並已收治38案獲得極高滿意度,今發表成果。記者陳雅玲/攝影

爲減輕長輩在家或照護機構反覆就醫負擔,衛福部今年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劃」,但資源不足成試辦阻礙,雲林縣府7月啓動加值方案,引進設備支援,成功讓縣內逾百家醫療院所及機構投入,並已收治38案獲得極高滿意度,今發表成果,衛生局表示,明年將建置智慧平臺,進行醫療體系跨領域整合,讓更多民衆可以接受猶如虛擬的區域教學醫院服務。

營養不良、行動無法自理的林阿公今年88歲,因家人在外縣市定居,安排他入住長照機構,9月某日他高燒不退、意識模糊,家屬考量阿公想在習慣的環境療養,成爲林嘉祈醫師收治的首例在宅急症照護個案,林阿公在機構接受治療,3天后就能夠與人正常互動,家屬感謝回饋「熟悉的環境是爸爸最溫暖的療愈港灣」。

雲林縣府爲彌平「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劃」資源不足問題,編列450萬元經費,租賃攜帶式心電圖、智慧照護牀墊、無線手持超音波、攜帶式X光機等設備,並配置一輛行動支援車,另由長期推動在宅醫療的「好所宅」居家護理所以陪跑員方式實地輔導醫療院所,目前縣內已有逾百家醫療院所及機構加入服務行列,半年內成功收治38案,獲得個案及家屬的高滿意度。

在宅急症照護上路後,醫療院所遇到的第一個壓力就是設備問題,臺灣在宅醫療學會副秘書長黃子華說,必須讓患者的家裡就像病房一樣,有很多的監測設備,纔可以讓病人端、家屬端以及醫療人員感到安心,雲林縣政府是全臺唯一能夠很快速地推出加值方案,並委託臺灣在宅醫療學會來提供設備支援,讓參與的院所都不需要爲設備苦惱或擔心,這是成功的第一步。

臺灣在宅醫療學會秘書長楊玲玲說,雲林縣政府支持在宅急症照護,落實了「人從出生到結束,都是需要照顧的」理念,不僅讓醫療照顧落地,也讓民衆的需求得以實現。

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說,今年在宅急症照護試辦的成果家屬滿意度很高,明年將持續推動加值計劃,透過智慧平臺的建置,進行醫療體系跨領域的整合,吸引更多專業人力的參與,提供猶如虛擬的區域教學醫院的服務。

衛福部今年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劃」,但資源不足成試辦阻礙,雲林縣府7月啓動加值方案,引進設備支援,成功讓縣內逾百家醫療院所及機構投入,並已收治38案獲得極高滿意度,今發表成果。記者陳雅玲/攝影

衛福部今年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劃」,但資源不足成試辦阻礙,雲林縣府7月啓動加值方案,引進設備支援,成功讓縣內逾百家醫療院所及機構投入,並已收治38案獲得極高滿意度,今發表成果。圖/臺灣在宅醫療學會提供

衛福部今年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劃」,但資源不足成試辦阻礙,雲林縣府7月啓動加值方案,引進設備支援,成功讓縣內逾百家醫療院所及機構投入,並已收治38案獲得極高滿意度,圖爲黃子華醫師(左二)與醫療團隊與個案家屬合影。圖/臺灣在宅醫療學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