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學突破 把細胞「補」回來
旺旺中時生活講堂舉辦美亞健康名醫講座,圖爲美亞健康長壽診所院長戴念國(左)和中華長生美學再生醫學會理事長戴念梓(右)。(趙雙傑攝)
再生醫療是未來趨勢,我國繼特管辦法後,去年正式通過再生醫療雙法。專家指出,人是由1顆細胞變成,再生醫學是讓自己的細胞幫助自己。剛出生的嬰兒擁有60億顆幹細胞,但到了50歲只剩下3億顆,不夠用時就靠「補」回來,可透過抽脂分離幹細胞再回輸體內,幫助組織、器官修復。
美亞健康長壽診所院長戴念國、中華長生美學再生醫學會理事長戴念梓於《中國時報》共同舉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分享「再生醫學大突破自體幹細胞快速分離運用」,吸引民衆熱烈響應。
今年北京閱兵儀式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對話被麥克風捕捉,直播放出。兩人聊起延長人類壽命話題,普丁表示,器官移植可以讓人類實現「永生」,引發熱議。
戴念梓指出,器官移植很難等,別等心臟壞了,再求別人給自己1顆心臟,可把握當下「換細胞」。幹細胞具有再生、分化的功能,人類的胚胎、胎盤、臍帶、臍帶血、骨髓、脂肪、周邊血液、毛囊、牙髓內都有幹細胞。
全身幹細胞的數量會隨年紀增長而減少,不夠用時就靠「補」回來。戴念梓說,在癌症治療上傳統醫學是主角、幹細胞是配角,但在對抗衰老,再生醫學則是主流、傳統醫學是配角。
「再生醫學的精神是掌握自體修復。」戴念國指出,人的腹部脂肪細胞長期「養尊處優」,比全身年輕30歲,且有比骨髓更多的幹細胞。過去培養、放大細胞需要6周,但現在已有新的技術,可以1小時就完成。100ml的脂肪可分離出細胞數量高達上億顆,其中幹細胞比例高達8成,活性更高且有大量自體外泌體。
戴念國說,使用自體幹細胞,如同地板打過蠟就可以變得和新的一樣,它也像1個原本都是老人的社區,把年輕人帶進來後,就有能力造橋、鋪路、修復,重新變成很棒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