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開發慢 電力排放係數 今年難達標

截至今年3月止,我國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僅14.6%,環團、學者呼籲加速提升光電、地熱及離岸風電裝置容量。(臺電提供)

截至今年3月止,我國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僅14.6%,未能達到20%目標,而攸關電力碳排的「電力排放係數」,到2023年仍高達0.490,距離2025年降至0.388的目標甚遠,環團、學者都指出,再生能源開發慢,電力排放係數恐難在2025年達標,呼籲加速提升光電、地熱及離岸風電裝置容量。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表示,環境部當初基於前總統蔡英文任內提出2025年燃氣50%、燃煤30%、綠電20%的發電結構,提出電力排放係數應達0.388的目標,但現在看來,綠電20%已經跳票,要到2026年才能達成,且今年第1季的綠電裝置容量增加速度也不如蔡英文時期,認爲2025年電力排放係數0.388,不太可能達成。

他直言,若想加速降低電力排放係數,使用燃氣代替燃煤是優先做法,但長遠來看仍應發展綠電,避免過度依賴天然氣,希望未來能加速離岸風電發展,並由政府精進光電進入社區的遊戲規則,強化與當地的溝通。

臺大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也說,儘管減煤持續,但再生能源發展不如預期,成爲電力排放係數無法達標的最大原因,包含光電發展落後,今年太陽能裝置容量僅15至16GW,距離20GW的目標差距20%,風電到今年底應會來到4.7GW,與5.6GW目標有段差距。他表示,環境部設定2030年電力排放係數0.319,關鍵在於地熱、光電及離岸風電。

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建議,企業最在乎的就是不停電、不漲價,不停電的重要因素就是要電力充裕,惟現在覈電已退役,加上過往核電的發電成本每度電只要1.7元,相較綠電5元以上,便宜許多,以致當前面臨又缺電、又漲電價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