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燈火闌珊處,徒留命盤空谷回聲 - 七殺大限人性與宿命的迴圈

圖/ChatGpt

C 是我的學員,但我們從未見過面。

原本朋友推薦他來上我的實體課程,但他卻嫌舟車往返太麻煩,於是改報名「一對一的線上課程」。這個課程的設計,有預錄教材,學員可以自己安排時間觀看,並且搭配「一對一的提問與解答」。對多數人來說,這樣的課程設計兼具彈性與個人需求、也更省費用。

然而,破軍坐命的 C,從一開始就展現「不按牌理出牌」的特質。他想要比照實體課程,每週由我在線上進行解說,也不需要任何「客製化」,完全依照原本的課程即可。

他甚至豪氣地補了一句:「就當只有我一個人上課,但是你比照全班的人頭收學費,算我包場。」

「包場」這兩個字,讓我當下既覺得荒謬又覺得合理。荒謬的是這種要求確實少見;合理的是,我好像也沒有特別吃虧或損失。對照他的命盤,命宮破軍的跳脫框架、身宮貪狼的故作灑脫風格,本來就常常走在常規之外。

就這樣,我和他展開了數個月「一對一包場」的課程。

C 的問題五花八門,既有他自己聽來的說法,也有網路文章的零碎觀點。因爲無需顧慮其他學員會被耽擱進度,我也樂得花更多時間解答他的提問。很多時候,上正課的時間不到一半,另一半全是他天馬行空的提問。

在這樣的互動裡,我更清楚地感受到:命理並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與符號,而是活生生地展現在一個人的言談、舉止、甚至要求之中。雖然隔着網路,破軍與貪狼早已靈活地展現。

無力的命盤,無奈的人性

某一次課程結束後,C 忽然提出想安排一次論命。

「不是我自己的命盤,但是我想知道他的健康狀況」他特別補了一句。

經過定盤的確認及分析之後,命盤顯示坐命者的健康狀況並不好,甚至帶有痼疾纏身的意象。我照例逐一說明,分析可能的狀況與影響。C 問得很仔細,幾乎每個細節都要確認。

從坐命者的年紀來看,應該是C的長輩;但是既然他沒有主動透露對方的身份,我也就沒有進一步詢問。

直到解說告一段落,他才緩緩吐出一句:「這是我父親。」

原來,C 的父親已經和病痛糾纏十餘年,卻因性格固執,不願依照醫囑按時服藥,也不肯改變飲食作息。隨着歲月流逝,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日益惡化。醫生已提出最後的警告,然而父親依舊不爲所動。

C 的神情裡有焦慮,也有無奈。他不是隻想知道「命盤怎麼說」,而更像是在追問:「我還能怎麼做?」

空洞的安慰,並無法減輕 C 的焦慮,我只能提出我的觀察::「決定一個人生命走向的,不是命盤,而是價值觀與行爲模式;命盤只是映照出某種行爲與決定所造成的結果。」

這句話在當時顯得蒼白無力,因爲 C 要的不是理論,而是能夠改變父親的做法。

這一次的論命,就在我的沉默與 C 的嘆息下結束了。

「一對一的課程」持續進行。

某次,C 說想自己嘗試分析命盤,並請我從旁協助,看看他的解讀是否符合課程中所教導的原則。

一般人練習時,多半會拿自己的命盤,因爲過往的經歷、當下的處境,只有自己最清楚,也最能驗證。

但 C 卻拿了一張女性的命盤,分析的重點直指婚姻與感情。

他的學習力很強,確實抓到了命盤分析的要點。當他提出結論:「她這個大限感情不順,可能會離婚。」並詢問我的看法時,我有些遲疑。

命盤中的意象的確如此,但我不願在狀況不明時驟下結論。畢竟,命理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往往就可能成爲當事者下定決心的理由。

於是我反問:「你爲什麼會做出這個結論? 你認識她嗎?」

C 沉默片刻,才緩緩地說道:「她是我太太,我正在考慮要不要繼續這段婚姻……」

那一刻,我才明白:他並不是在「練習」,而是在爲自己的決定尋找理由。這就是典型的「先射箭,再畫靶」- 先找到命盤中的意象,再拿來爲決定背書。

C 說,他和太太在價值觀上差異甚大,尤其在金錢觀與投資理財。隨着年紀與時間的累積,這些矛盾逐漸放大,讓兩人都覺得難以繼續相處。

我沒有選擇「勸和」或「勸離」,而是建議他們尋求專業諮商;至少讓彼此有機會釐清,這段關係是否還有修補的空間。

這次的論命練習,就停在我的建議,與 C 的漠然神情中。

不久之後,C 以「有要事要處理」爲由,暫停了課程。但沒多久,我陸續收到他傳來的訊息:

「我父親過世了!」

「我離婚了!」

即便我立刻回覆,表達關心,他的訊息卻始終停留在「未讀」,再也沒有任何迴應。

七殺大限的試煉:衝動與賭注

再次與 C 聯絡,是他主動提出要論命。這回,他終於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

「假設命盤中的十年大運,有三件大事可能會兌現,那麼這三件事真的都會發生嗎?」C 開門見山地問道。

在他的命盤裡,這個大限確實顯示了三件可能發生的大事:長輩過世、婚姻不順,以及財務的起落。前兩件已經一一兌現,他現在最在意的,就是最後一件。

父親留給他一筆不算龐大的遺產。C 沒有選擇保守持有,而是積極地投入股市。憑着敏銳的直覺與當時的市場環境,他在短短几年間,竟累積了相當可觀的獲利。這樣的成績讓他產生了新的念頭 - 辭去上班族的工作,專心從事投資。

算算時間,他已經進入七殺大限的第七年。對於我曾經在課堂中所提醒的「七殺大限:前五年幹勁十足,後五年一塌糊塗」,他顯得既不以爲然,又隱隱擔憂。

「老師,我現在的財務狀況,不就證明七殺大限其實沒那麼可怕嗎?至少到目前爲止,我的投資都還算順利。」他的語氣裡帶着自信,卻也藏着疑問。

一方面他並沒有遇到我所說的「一塌糊塗」的狀況,因此對我的說法頗不以爲然;但另一方面,七殺大限還有三年纔會結束,他也擔心:是否前路坎坷,會讓他的心血付之一炬?

我看着命盤裡大限財帛宮的化忌,仍只能提醒他:「財務運作要謹慎,少碰是非之財。如果已覺得獲利可觀,不妨見好就收。」

作爲命理師,該說的我必須說。

畢竟七殺大限的劇烈起落,早已在其他人的人生場景中兌現。

但是作爲一個「人性觀察員」,我並不認爲 C 會聽從我的建議;破軍、貪狼的命身結構,讓他更容易衝動,更難收手。當事者骨子裡對於「追求成功」的渴望,不會因爲一句忠告而止步。

這一次的論命,就在他半信半疑的訕笑,與我心裡莫名的擔憂中結束。

不久之後,C 又主動聯絡,這次要討論新的議題 - 和朋友合夥創業。

我看着命盤中煞星雲集的僕役宮,還是力勸他不要與他人合夥,謹慎爲宜。

這回 C 再也忍不住而爆氣了!

「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難道我就只能成天宅在家裡、一事無成嗎?」他在通訊軟體上對我咆哮。

我能理解 C 在七殺大限裡想要有所作爲的衝動,尤其在財富自由之後,難免想要在沒有財務負擔的情況下,證明自己的能力與才華。

我試着建議他回到原來的公司工作,但 C 認爲以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更高的目標與成就。

這次的論命,就在 C 的暴怒,以及我的靜默下結束了。

之後,C 音訊全無。

而「忠言逆耳」始終浮現在我的腦海裡;我不禁自我嘲諷:或許就是這種偏執,讓我在職場人緣不佳,商場生意清淡吧!

【推薦閱讀】 作爲命理師,我爲何選擇報憂不報喜?

半年前,介紹 C 來上課的朋友 H 主動聯絡,詢問近期內 C 是否和我有互動或聯絡。

根據 H 的描述,C 的創業之路並不順遂,而且正承受巨大的財務壓力。H 希望如果 C 主動聯絡我,我能勸勸他,或者協助他想辦法擺脫困境。

幾天前,我又收到了 C 的訊息。

「七殺大限真的很可怕,我一無所有了!」

沒有長篇的傾訴,只有一句簡短的留言。

但正因爲簡短,反而更顯沉重。多年的努力、曾有的滿滿自信、衝動與賭注,彷彿在這短短十幾個字裡,轟然瓦解。

那行文字樣靜靜地停在對話框裡,我卻能想像訊息背後,帶着無力、焦躁,甚至是一種自我放逐般的認命。

七殺大限的劇本,終究還是走到了暴落的一幕。

從命理師的角度來看,C 的故事並不是特例。這也常讓我自問:算命,到底有沒有用?

從命盤分析的角度,提醒與警示早已清楚顯示;然而在人性的層面,衝動與慾望往往更具決定性。

命理所能處理的,不過是映照一種可能的軌跡;而真正推動人生的,始終是當事者的選擇與思維。

算命之所以「不太有用」,並不是因爲不準,而是因爲人性的脆弱。

我們總以爲自己能傾聽忠告、察納雅言,卻往往在掌聲與誘惑裡選擇忽視或冷漠以對。燈火闌珊,驀然回首,才發現命盤中那些早已閃爍的徵兆,悄然兌現。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沒有辦公室的人生策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