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氣溫狂飆40℃!搜救犬恐難行動 專家:登革熱是大麻煩

▲緬甸災區天氣炎熱,專家擔心氣溫恐影響搜救工作,並引發傳染病,下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葉睿涵/編譯

緬甸曼德勒28日爆發芮氏規模8.2強震,截至30日,死亡人數已超過2000人,另有數千人受傷。目前,搜救隊正與時間賽跑,勢要救出更多的倖存者。專家擔憂,災區高達攝氏40度的氣溫恐將影響搜救犬的工作狀態,並增加登革熱等傳染病擴散風險;國際社會也高度關注當地物資援助的狀況。

綜合BBC等外媒報導,目前,來自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救援隊伍已陸續投入緬甸強震災區的搜救行動,但高溫對救災行動構成了重大挑戰。曼德勒災區現在正處於酷熱季節,氣溫最高可飆升到攝氏40度。

曾參與土耳其強震救援的專家宛嵬表示,高溫天氣會降低搜救犬的嗅探能力,因爲犬隻必須透過張嘴喘氣來散熱,無法專注於嗅覺辨識。此外,搜救犬在高溫下的工作時長受限,可能影響救援效率。

與此同時,高溫也令傳染病的風險日益加劇。WHO表示,登革熱、瘧疾和霍亂極有可能會成爲災區的主要傳染病,其中又數登革熱最難防範。登革熱普遍透過蚊蟲叮咬傳播,但許多災民只能露宿街頭,缺乏蚊帳或防蚊設備,疫情恐迅速擴散。

登革熱暫時還未有有效疫苗,而部分救援隊雖已預防性注射霍亂疫苗,但對登革熱的防範相對薄弱,公共衛生形勢嚴峻。紅十字會也警告,當地現在急需乾淨的食水,以防止疾病蔓延。

除了疾病,災區的環境也帶來額外健康風險。專家指出,緬甸震區部分倒塌建築內含石棉材料,長期吸入恐導致「石棉肺」等慢性疾病。然而,在酷熱環境下,救援人員佩戴N95口罩與防護裝備變得困難,進一步增加了健康風險。紅十字會強調,確保充足的醫療物資與防護設備對於救災至關重要。

面對這場多重危機,聯合國機構已啓動「最高緊急狀態」應對機制,強調未來30天內須提供緊急醫療救治、防疫控制與基本衛生服務。WHO呼籲國際社會迅速提供800萬美元(約新臺幣2.6億元)的資金與物資援助,以防止災後疫情失控,確保倖存者的基本生存條件,並降低高溫對救援行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