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不只鏟子超人!慈濟執行長顏錦文直擊分享 青年志工人數超過慈濟
2025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今天進入第二天議程,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顏博文以「一方有難,十方馳援」爲題,分享他帶領慈濟團隊在災後第一天就前進光復災區救援的第一手經驗與觀察。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各地涌入花蓮光復鄉的「鏟子超人」是臺灣最美的風景,連續十一天深入災區的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分享現場觀察,超人真的不只拿鏟子,他看見拿起菜鏟準備餵飽大家另類超人、行動醫療超人,還有充電超人,幫大家補充行動電源,更讓他感動的是紙箱披風超人,一位整復師走進災區最深處,要爲大家處理筋骨與肌肉痠痛。
2025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今天進入第二天議程,顏博文以「一方有難,十方馳援」爲題,分享他帶領慈濟團隊在災後第一天就前進光復災區救援的第一手經驗與觀察。面對救災,慈濟向來走在最前面,也是最後離開,許多救災現場甚至只有慈濟人身影,但這次各地前來的志工人數超過慈濟,力量大過慈濟,他不禁要說:「沒有對等關稅,只有對等感恩。」
慈濟救災經驗豐富,花蓮更是屢遭天災考驗,但此次光復受創與援難度,超過以往。慈濟認養清理區域有九百多戶,第一天三百位志工,只清理了十五戶,空氣中充滿挫折感。顏博文原以爲第一階段的家戶清污,至少就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原以爲要長期抗戰,但在鏟子超人協助下,十天就接近尾聲,現在已開始進入公共區域的清理。
問過所有在災區拿過鏟子的人,他們一定會說,「那個土非常很黏」,不但很難剷起,剷起來后土黏在鏟子手上也很難把土下弄下來。志工們每天穿梭在泥濘中,來自十方的鏟子超人辛苦工作,後援非常重要,行動餐車發揮很大的效果,慈濟以行動餐車成立中繼站廚房,每天提供餐盒高達六千份,前幾天連送便當都是很大的挑戰,如何送便當都要討論便當,慈濟還出動無人機送便當。
來自各地的「超人」,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支援災區與志工,行動餐車上的菜鏟超人、爲大家處理傷口的行動護理師超人,還有免費提供行動電源的充電超人。最讓顏錦文感動的是一位紙箱披風超人,他手上只着兩瓶礦泉水,身上 「穿」的紙箱寫着「我是整復師,肌肉痠痛、手腳扭傷、肩頸痠痛」,而他走進了災區最深處。
顏錦文還在上午九點多,看到兩位協助護理師清理公共區域青年。問他們從那兒來,竟然是高雄。天沒亮,清晨四點多就從高雄出發,坐了五個小時的客運,趕在一大早協助清理。兩位青年才廿八歲,其中一位是在高鐵工作的技師。走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來自十方誌工問:「我可以幫忙什麼。」怎能讓人不感動。
慈濟統計動員清掃的志工人數,近十天出動慈濟志工七千多人次,但有登記的非慈濟志工就有18401人次,實際應該超過2萬5千人次,慈濟志工平均60歲,非慈濟志工僅有29歲。顏錦文說,這次年輕世代展現的社會責任讓人感動,軍方效率也值得肯定,這是社會凝聚力和愛心的展現,大家合作就能發揮更大的力量。
連續十一天深入災區的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分享,他看見拿起菜鏟餵飽大家的另類超人、行動餐車一天出餐近五千份。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分享現場觀察,充電超人幫大家補充行動電源,免費提供不用還。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連續十一天深入災區的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分享現場觀察,超人不只拿鏟子,他看見紙箱披風超人, 一位復師走進災區最深處,要爲大家處理筋骨與肌肉痠痛。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說,超人真的不只拿鏟子,還有行動醫療超人。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左二)在上午九點多,看到兩位協助護理師清理公共區域的青年(左一與左三),他們清晨四點多就從高雄出發,坐了五個小時的客運,趕在一大早來協助清理。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