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把咖啡豆種進學分:新職業圖譜下的高校專業調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 北京報道當你在閒暇時愜意地研磨沖泡一杯咖啡,你可曾想過,去大學裡讀一個咖啡專業?

這已經走進現實。2024年,雲南農業大學開設了全國第一個咖啡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來自全國11個省份的學子走進了位於雲南普洱、被評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的校園裡,手植咖啡樹、烘焙咖啡豆。

這個專業在00後考生中一炮而紅,今年,招生計劃增加了一倍多,達到240人。

把生活讀成專業,讓興趣成爲職業。抱持這種想法的00後越來越多,高校也順應趨勢,增加了類似新專業供給。

中國農業大學今年設立寵物本科專業。這個新專業聚焦貓、狗、馬等伴侶動物,畢業生可進入相關的寵物企業工作。國內高校開設多年的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也已是食品類學科的重要專業。

一邊喝咖啡一邊讀書,一邊擼貓一邊讀書……不僅學習期間體驗好,而且畢業以後能就業。“美好生活專業”越來越多的背後,是相關產業鏈人才缺口較大。

打開一個新的賽道,可能會收穫多重驚喜。

培養新興產業高技能人才

2024年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首次招生可謂成功。雲南農業大學普洱校區(熱帶作物學院)官網顯示,該專業所錄取考生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在該學院9個本科專業裡都是最高的,最高分526分比2024年雲南省理科二本線高出100多分。

因此,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2025年的招生計劃從去年的100人增加到240人。

學生入學後,要學習什麼課程?雲南農業大學普洱校區(熱帶作物學院)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該專業的核心課程包括咖啡風味化學、咖啡機械與設備、咖啡加工學、咖啡烘焙與品評學、咖啡調配學、咖啡質量與安全檢測、咖啡工廠設計與環境保護、咖啡營養與健康、世界咖啡貿易學等,培養的是複合型人才。

“比如,學生要到苗圃基地學習育種、栽培、病蟲害防治等。實際上,一棵咖啡樹從小苗生長到結豆,至少需要3年時間,也就是說,學生至少要到大四才能喝到自己親手種植出的咖啡豆。”該工作人員笑稱。

雖然培養的是咖啡全產業鏈的複合型人才,但考取相關資質,成爲一名咖啡師,仍是學生中頗受歡迎的選擇。

6月10日,普洱市人社局舉辦的2025年“創贏普洱”咖啡師職業技能競賽開賽,14支代表隊參加了這場包括咖啡杯測、意式融合咖啡和咖啡衝煮等項目的比賽。

據報道,2022年以來,普洱市累計培訓和評價“普洱咖啡師”超過2萬人次,超過1萬人取得咖啡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目前,國家認定的咖啡師執業技能等級共分五級,在2024年雲南省職業技能大賽中,雲南省也僅有2名最高等級的咖啡師高級技師。

這凸顯出咖啡產業鏈高技能人才的緊缺,這與快速發展的咖啡產業不相匹配。據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發布的《2024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2023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達到2654億元,咖啡產業近3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7.14%。

普洱當地咖啡莊園市場運營工作人員介紹,咖啡產業人才參差不齊,種植技術和農業管理方面的人才供給相對較充足,但烘焙和咖啡處理工藝方面的人才供給相對較少。

新的學科增長點

“個人興趣+產業需求”雙輪驅動,是“美好生活專業”開設的強大動力。

中國農業大學今年首次開設的寵物本科專業也是如此。該專業是在動物科學大類下招生,專業方向爲動物科學(伴侶動物),畢業生將被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劉國世介紹,“伴侶動物是一類能夠和人生活在一起、進行親密溝通和相互情感交流、能給人們帶來生活快樂的寵物,人們更願意把這個專業形象地稱爲寵物專業。”

據介紹,寵物專業的課程包括寵物營養與食品、寵物繁殖與育種、寵物行爲學、寵物護理等,大體是圍繞“汪星人”“喵星人”的產業需求展開的。

據報道,2024年,我國寵物消費市場規模已突破3000億元,近十年複合增長率11.9%,顯著高於美、日等成熟市場,並且呈現食品主導(佔比52.8%)、醫療增速加快(13.9%)的格局。目前,全國註冊的寵物相關企業已超50萬家。

“寵物產業已成爲畜牧學科新的增長點,急需大量具有伴侶動物科學知識背景的專業技術人才。”劉國世表示。

對“美好生活專業”的嚮往,較早出現在留學生羣體中。

南澳州葡萄酒出口量佔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總量的65.5%。位於該州的阿德萊德大學的懷特校區有自己的農場、葡萄園和釀酒實驗室,是全球領先的食品和葡萄酒教學與科技創新中心。

數據顯示,過去5年,阿德萊德大學葡萄酒專業招收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增長了近3倍,已經成爲被爭相追捧的王牌專業。

在南澳大學飛行學院裡,亦有中國留學生在攻讀航空專業學位,他們有的完全是出於個人愛好,準備考一張飛行駕照。

根據學校規定,大一課程結束之後,學生可以選擇參加大約220小時的飛行訓練課程。飛行訓練通過後,即獲得澳大利亞商用飛行員執照。畢業以後,參加過飛行訓練課程的學生可以繼續參加飛行裝配訓練,成爲飛行裝配師或包機飛行員。

2024年7月,阿德萊德大學和南澳大學正式合併爲新阿德萊德大學。新阿德萊德大學聯席校長之一彼得·霍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共有超過5000名中國學生在新阿德萊德大學就讀。

當然,“美好生活專業”仍然屬於小衆專業,目前階段難以承載太大的招生規模,如果招生人數過多,實訓基地等教育資源會面臨不足。

西北地區一所農業大學2022年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在省內的招生計劃曾高達88人,但今年已回落至35人。

“校內建有葡萄種植園、葡萄酒小型生產線、地下酒窖等小規模的實踐基地,由於學生人數激增,實踐教學時間不得不被嚴重壓縮。同時,受制於學校經費和教學安排,以及當地葡萄酒企業規模較小、後勤配套不足等原因,校外實踐基地開拓有限,也無法安排較長時間的教學實踐活動。” 該校有關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學科發展取決於社會需要

不斷面世的“美好生活專業”能否真正站得住腳,取決於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表現。相關新職業的設立,讓“美好生活專業”畢業生的求職路越走越寬。

今年5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示擬發佈的新職業、新工種。其中,擬新增職業包括養老服務師、家政服務經理人、代用茶加工工、咖啡加工工等;擬在“商業攝影師”職業下增設“旅拍定製師”工種,在“寵物馴導師”職業下增設“服務犬馴養師”工種。這些都是與美好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職業。

新職業往往是畢業生的紅利。2024年,山東女子學院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2024屆本科生畢業,他們是國內首屆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

據報道,2024年5月,國內30多家知名養老機構、企業爲山東女子學院的60多名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應屆本科生提供了400多個崗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32名畢業生中,除個別學生出國深造外,大部分同學都進入養老行業工作,有的畢業生畢業時拿到了四份offer。

麥可思研究院近日發佈的《2025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顯示,2024屆本科生從事新職業的羣體,在月收入、就業滿意度、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等就業質量核心指標上表現搶眼,不少新職業從業者的三項指標均明顯優於本科平均水平,就業質量較高。

直播銷售人員和新媒體策劃、編輯、運營人員都是數字經濟發展催生的新職業,主要集中在文體娛樂和休閒產業、互聯網行業。

麥可思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本科畢業生在文體娛樂、零售服務行業的就業比例正在上漲。其中,在該行業從事新媒體策劃、編輯、運營崗位的比例提升明顯,從2022屆的7.6%上升至2024屆的9.9%。上述兩類新職業已然成爲吸納文科生就業的新興增長點。

“一門學科的發展程度取決於社會對這門學科的需要程度。”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

以家政學爲例,儲朝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當前時代背景下,家政學首先關注的應該是個體生活質量是否提升、個體生活是否幸福,個體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會對家政服務產生巨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