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獄坐輪椅、洗腎誰照顧?矯正署推「受刑人長照班」

▲已經60多歲的阿中,雙眼視力僅剩下0.01,洗腎又坐輪椅,在監獄中的照顧較爲困難。(圖/記者林挺弘攝)

記者唐鎮宇/專題報導

「我一個眼睛給他看,結果我的兩個眼睛都給他弄瞎了。」68歲的阿輝語氣中帶着無奈。因爲醫師的疏失,他現在幾乎看不見東西,雙眼視力僅存0.01。在三次進出監獄的過程中,阿輝還罹患了腎臟疾病,目前在臺中監獄已洗腎10年。

阿輝最早是在高雄大寮監獄服刑,但因當地監獄沒有專門的透析設備,每次洗腎他得自費搭計程車到臺中培德醫院,除了開銷不小外,過程中還必須面對上銬、解銬的尷尬處境。

隨着高齡社會到來,監獄中的高齡者也越來越多,但監獄不比外面,不可能有隨叫隨到的醫療資源與照顧人力,面對高齡危機,監獄該怎麼應對新挑戰?

根據法務部矯正署統計資料顯示,臺灣65歲以上高齡收容人數從103年底的948人,增加到113年10月底的2546人,10年間成長近2.7倍。而高齡收容人在監獄總人口中的比例,也從1.6%攀升至4.8%。

法務部矯正署副署長林憲銘表示,因高齡受刑人需要較大的醫療與復健空間,第一個挑戰就是要空間要逐步調整,像桃園監獄就正規劃擴建,增加高齡復健醫療區;再來就是針對身體不方便的受刑人,監獄會安排到「老弱工廠」,從事一些非常簡單的勞動工作,熱水也會改由全天供應,食物質地也會調整得更軟爛。

面對需要特別照顧的高齡受刑人,監獄還開發出一套獨特的解決方案:由其他受刑人擔任照顧者。

林憲銘說,監獄會開辦照顧服務員證照班,讓有意願的受刑人可以報名受訓,不但學習一技之長,還可以就近在監獄裡照顧高齡受刑人。

以阿輝的例子來說,因他需洗腎且長期坐輪椅,獄方就派了3名有證照的受刑人,24小時輪班照顧他,幫他換尿布等,也讓阿輝很感動。

正在臺中監獄參加照服員培訓的小陳說,他報名培訓班的動機是「爸媽老了,想在獄中學一些技能,未來出獄後可以照顧他們。」培訓班的上課內容包括心肺復甦術、異物梗塞處理、備餐餵食、上下輪椅操作等。他坦言,受訓時確實有心理障礙,像是替陌生人換尿布等親密照護工作,但他嘗試把被照顧者當成家人,努力克服。

▲因詐欺入獄的小陳(中),利用在監獄中的時間報名照服員培訓,他正在練習抱被照顧者上下輪椅。(圖/記者林挺弘攝)

依矯正署統計,近三年共有446名男性和103名女性受刑人接受長照培訓,最後總共有343人報名考照,通過率100%。年輕受刑人在獄中要矯正行爲,甚至習得一技之長後出去重新適應社會,但高齡受刑人因年事已高,就業需求相對較低,對獄方來說更重視他們的身體與心靈健康問題。

林憲銘提到,監獄會根據高齡受刑人的個別需求,安排適合的活動和課程,例如衛教、養生、身體活動、書法、甚至是自我照顧相關課程。監獄還嘗試「青銀共居」的模式,讓年輕受刑人與高齡受刑人住在一起,互相照顧。

臺中監獄培德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林志學說,高齡受刑人在獄中比外面更容易面對孤獨、憂鬱,所以監獄會針對高齡者增加輔導,醫院也會安排諮商心理師定期進行憂鬱症篩檢。

而生理疾病問題,林志學說,高齡受刑人最常見的疾病和外界老人常見疾病相同,多半是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一般老人在外日常生活可能會忘記吃藥,但監獄內有專人負責管理藥物,老人更能乖乖按時吃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提醒,高齡受刑人通常免疫力較差、慢性病較多,加上監獄多半照顧人力不足,只能自己照顧自己。但若有一些受刑人有插尿管、鼻胃管、引流管等,通常兩週到一個月就要更換一次,而且更換時還要預防傷口感染,這可能就不是照服員可以處理的事,仍需要專業醫療團隊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