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裡練救援,也在水底教永續:雲林潛水計畫雙軌並行

10餘名潛水員於箔子寮漁港下海,清除海底廢棄物。 圖/環洋潛水 提供

港內的另一堂課:雲林潛水團隊用行動教會永續

爲響應「世界海洋日」,雲林縣政府環保局於6月7日在四湖鄉箔子寮漁港舉辦「國家海洋日」活動,集結公私協力、號召潛水專業與地方能量共同參與。活動現場由環保局結合雲林水上救生協會、潛水訓練機構與企業單位,展開水下垃圾清除行動、創意海廢展演、市集與協定簽署,全面強化海洋永續意識與防災聯防體系。

課程總監高睿婕(右3)身兼雲林水上救生協會救援教練,率領具領導等級資格潛伴參與港區水下清淤任務。 圖/環洋潛水 提供

縣內唯一潛水訓練中心結合救援與教育,落實垃圾不入海、訓練即行動的雙重目標

本次潛水清除行動,雲林縣內唯一潛水訓練中心「環洋潛水」也率隊參與執行。課程總監高睿婕同時身兼雲林水上救生協會救援教練,率領數位具領導等級資格的潛伴參與港區水下清淤任務。她指出,箔子寮漁港水域地形平穩、水流緩慢、水深適中,經過多年整治後已具備良好條件,非常適合發展爲水下救援專業訓練場域。

課程總監高睿婕(右3)身兼雲林水上救生協會救援教練,率領具領導等級資格潛伴參與港區水下清淤任務。 圖/環洋潛水 提供

除了清除沉積海廢外,此次行動也同步納入潛水教學的延伸實踐。「乾淨的海洋不是自然發生,而是教育與行動的累積結果。」高睿婕表示,「訓練即行動」的模式讓潛水課程不只是技能傳授,更是讓每一位潛水員理解生態責任與永續價值的過程。

常見海廢包括寶特瓶、吸管與塑膠袋。 圖/環洋潛水 提供

根據雲林縣環保局統計,雲林2024年第1季共清理約39.4公噸海洋廢棄物,較2020年同期大幅減量超過100公噸,顯示政策與社會行動的成效逐步浮現。其中以漁業廢棄物、玻璃瓶、寶特瓶等項目爲主,反映港區周邊生活與產業行爲的直接影響。

近年雲林已組建55人潛水志工小隊,並整合178支由漁民、環保志工與地方居民組成的「海洋環保艦隊」,搭配ICC國際淨灘行動資料與在地調查,不斷推進廢棄物減量與源頭教育策略。

此次行動不僅再次展現雲林潛水團隊的技術能量,也深化了潛水與永續教育的結合場景。港口不只是訓練場,也是課堂——雲林正以實際行動,爲下一代創造一個能學習、能潛水、更能永續生活的海洋未來。

從海底撈起一袋袋廢棄漁網與寶特瓶。 圖/環洋潛水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