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空100米懸空不動,12小時之後會不會到地球另一邊?

首先,我們都知道不會到地球另一邊,但很多人並不十分理解其中的原因。

有些人會說原因很簡單,因爲地球上的所有東西隨着地球一起旋轉的,所以不會到地球另一邊,而是仍舊會呆在原地不動。

這種說法並沒有錯,也是最簡單明瞭的解釋。說白了就是慣性在起作用。

但如果上升到更深層次,就會發現問題本身隱藏着一個物理學原理,這個原理甚至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前提之一。

這就是伽利略提出的“伽利略相對應原理”。

如何理解這個原理?

用物理學術語就是,在任何慣性系中,物理定律的數學形式保持不變,也就是說,慣性系都是等價的。

對於正在上學的年輕人來講,上面的解釋很容易理解。

不過,對於長時間沒有接觸物理學的朋友來講,或許有一點疑惑。

下面就儘量通俗地來講一下。

所謂慣性系,就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的參照系。

比如說,對於我們來講,地球就是慣性系。

再比如說,你在勻速行駛的火車上,火車就是慣性系。

當然,嚴格來講,地球並不是慣性系,因爲地球在做圓周運動,並非勻速直線運動。同時,地球的自轉速度其實在變慢,也就是說地球的圓周運動是有加速度的,只不過變慢的速度非常慢。

當然,由於地球實在太大(相對人類),所以可以近似看作慣性系。

明白了慣性系的定義,問題本身就很好解釋了。

任何物體在慣性系的表現形式和在靜止參照系的表現形式是相同的,這種平等原則讓你無法通過觀察或任何實驗分辨參照系到底有沒有動。

舉個例子,你在一列勻速直線行駛的火車上,你所有的感受與你靜止在地球表面上的感受完全相同,你根本無法區分火車是在運動還是靜止。

因爲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火車是慣性系,與靜止參照系是等價的。

當然,如果你非要說通過火車外面的風景就知道火車在運動,那就是擡槓了,槓精就是這麼產生的。

再回到問題中。

地球對於我們來講就是慣性系,所以對於我們來講,迅速運動的地球與靜止的地球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換言之,你呆在地球表面上空100米,與你在地面上靜止不動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既然沒有任何區別,你呆在地球表面100米其實就相當於在地面上靜止不動,既然靜止不動,怎麼可能到達地球另一邊呢?

如果你真的到達地球另一邊了,就違反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因爲你分辨出了“迅速運動的地球”和“靜止地球”的區別了!

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其實並不難理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

但在幾百年前就被伽利略提出來,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事實上,很多著名的物理學定律就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看你有沒有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

伽利略相對性原理有多重要?大名鼎鼎的狹義相對論就是以它爲基本前提的,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光速不變原理。

最後說明一點,地球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慣性系,用著名的傅科擺就可以進行驗證,這是題外話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瞭解下傅科擺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