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義上無法履職” 以預備役士兵拒絕重返加沙戰場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道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6月28日刊登題爲《在加沙問題上的分歧:堅持作戰與拒絕服役的以色列士兵》的文章,作者爲克里斯蒂娜·蘭姆。全文摘編如下:

與其他許多以色列青年一樣,羅恩·費納上尉自2023年10月7日襲擊事件後已作爲預備役軍人服役數百天,具體而言是270天。但當他在5月第四次接到最新徵召令要求前往加沙服役時,他選擇拒絕。

他本可以說是身體或心理方面的原因,但這名26歲的海法大學學生執意要表明立場。

他公開表示:“我對加沙永無止境的戰爭、人質遭受的漠視以及無辜者不斷喪生的現狀感到震驚。只要這種局面不改變,我在道義上無法繼續履職。”

5月,他成爲第二名因拒絕服役而被判刑的預備役軍人。

他說:“我考慮這麼做已經很久了。但拒絕服役的行爲非常罕見,並可能影響你的未來。”

“他們根本無意結束戰爭”

費納在西加利利地區本阿米鎮的父母家中接受採訪。爲躲避伊朗導彈威脅,他暫居於此。此前多枚導彈曾襲擊海法地區。

他被判處25天監禁,但最終僅服刑了1天,因爲他在以色列對伊朗戰爭爆發的首日就獲釋了。當時軍事監獄指揮官爲防範導彈襲擊風險,決定減少在押人員數量。

與多數以色列人一樣,他對這場戰爭持積極態度。這不僅因爲戰爭讓他得以出獄,更因他認爲這場戰爭是一場戰略上的閃電勝利。然而,鑑於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戰爭爆發前數週持續面臨加沙戰爭的抗議浪潮,他對“時機選擇”深表懷疑。

經過20個月的戰鬥,以色列仍深陷消耗戰泥潭,並面臨日益強烈的國際譴責。據哈馬斯管理的衛生部門統計,加沙地帶大部分地區已成廢墟,逾5萬名巴勒斯坦人死於戰火或飢餓。

過去兩週多次出現駭人場景:數百名巴勒斯坦人在美以聯合運營、頗受爭議的物資分發中心排隊時遭槍擊。

2023年襲擊事件發生後,費納是立即自願參戰的數千人之一。他此前曾在軍隊服役四年。“我甚至在接到徵召前就收拾好了行李。當時我聽聞‘新星’音樂節發生的慘劇,還收到關於當天遇難熟人的消息。”

許多人感同身受。超過30萬以色列人響應預備役徵召,這是自1973年“贖罪日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動員。

但隨着加沙戰事持續拖延,他開始產生疑慮。“他們聲稱要消滅哈馬斯,但哈馬斯依然存在;承諾讓人質回家,我們本有協議可實現這點,卻單方面終止了停火;宣稱要儘快結束戰爭讓我們迴歸生活和學業,可我們已作爲預備役服役300至400天;強調竭盡所能避免加沙人道危機、不傷害平民,但我們看到的卻不是這樣。”

“我清楚地意識到,他們根本無意結束戰爭,甚至默許他們(哈馬斯)把人質繼續扣押在隧道中,這不過是內塔尼亞胡延續戰事、維持權力的藉口。對我而言,這已是一條觸目驚心的紅線。”

“目之所及只有殺戮”

費納並非個例。海法社工尤瓦爾·本·阿里與他類似。他在2024年11月至次年1月參與了黎巴嫩地面攻勢。此後他被調往加沙南部城市拉法。“我徹底震驚了。”他邊說邊打開筆記本電腦展示廢墟照片。“所有東西都被完全摧毀。這裡原是學校,那裡原是大學……但久而久之,這竟成了你的日常。”

“目之所及只有槍擊、殺戮與強制遷移,200萬人如今生活在加沙不到20%的區域內,而且還在不停地輾轉遷徙。以軍已不再把他們當作人來看待,只是在靜候他們死亡。”

最終他搭車抵達邊境,返回基地並上交了戰鬥裝備。“我告訴他們,你們的行爲是錯誤的,這樣做只會犧牲人質,必須立即停止。”

這場戰爭已持續600余天,大量預備役人員服役時間超過總天數的一半,數萬人已服役逾200天,這一規模在以色列歷史上前所未有。在長期遠離家庭與工作後,一些人失去工作,家庭關係也出現破裂。

大量預備役人員正悄然拒絕重返戰場。有報告顯示,預備役人員歸隊率已驟降至50%到60%之間。徵兵部門甚至開始在臉書投放招募廣告。對這支高度依賴預備役人員的軍隊而言,危機正步步逼近。(編譯/鄭國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