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之前──詩致,韓江書寫兩場集體殺戮的亡靈
新詩
在春天之前──詩致,韓江書寫兩場集體殺戮的亡靈
一隻無名鳥
啣着嬰兒頭顱,飛過四月的海
我們在無名碑的陰影裡安靜長眠
骨灰如鹽,撒在偶來的路上
鹽分從腳踝滲入心臟
然後我們學會如何不記得
時間是一座白色劇場
戲服是焦黑的骨骸與軍帽
我們被迫登臺,飾演暴徒,匪類,應該被遺忘者
對白由槍聲構成,結局永遠是:沉默
在某條偶然之路的盡頭
洞穴開口,吐出七十年的黑
記憶盤旋其中,如絕種鳥的迴音
你聽不見,因爲你是活人
記憶的自殺
不是遺忘,是被扼殺
不是空白,而是被塗改的字
碑石上的名字,被海風吹得透明
我們的語言,僅剩「 」
甚至山茶花也知曉屠殺
凋謝之姿如同跪倒
樹根下埋着整個家族的春天
春天在這裡是違法的
發芽即是叛亂
我們在夢裡行軍
穿過燒燬的村莊與母親的胸膛
子彈開花,開成某種不會凋謝的悲傷
夢醒時,哭聲早已滲入水脈
你喝的是我們的死因
請別對我們獻花
花朵會痛
就連石牆也記得
被槍決前孩子最後說的是
「媽媽,我冷。」
這句話尚未結束
正緩緩寫入另一場島嶼的黎明
我們等着你,將我們的骨頭命名
在春天之前。
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江以《少年來了》和《永不告別》,詩化書寫韓國兩場被壓抑的集體殺戮──「光州事件」與「濟州4.3事件」。透過文學,她挖掘被時間掩埋的創傷記憶,使真相得以浮現。就像祭壇獻花的那刻,轉瞬即永恆;殺戮的遺蹟,在歷史深層慢慢出土,讓沉默的土地發出追問:這裡還會有春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