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傳申請入學備審資料涉假 臺大籲教育部商討防弊機制

一名高中生日前因申請入學學習歷程檔案遭大學端查獲不實,陸續遭正、備取的學校醫學系撤銷資格。聯合報系資料照

升大學申請入學日前已落幕但餘波未平,本報掌握,國立臺灣大學仍收到備審資料不實的相關檢舉,校方坦言,今年檢舉案比往年增加,又針對今年申請入學各類型抄襲、誇大不實等狀況,將建議教育部召集各方單位,商討處理與防弊機制。教育部則迴應,將邀集高中、大學、考招單位透過會議共同討論,持續蒐集不同面向建議,精進考招制度。

有學校教師向本報表示,繼今年A生因備審資料問題被五間大學醫學系撤銷正備取後,針對申請入學備審資料不實一事的檢舉案特別多,且多是學生間互相檢舉。

據瞭解,臺大理學院科系近日也接獲檢舉,本報求證臺大,校方不透露科系資訊,但表示接獲檢舉案,皆依照相關程序審議處理,針對各類型抄襲或誇大不實等情事,將建議教育部召集大學及高中代表,商討相關處理及防弊機制。

臺大也說明,今年檢舉案比往年增加,爲了妥善因應,希望藉由跨單位討論,未來能擬定處理方式與流程SOP。又書面審查、備審資料都是多元考招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希望因個案否定整體,但目前備審資料查覈確實有其困難,屆時會建議列入討論。

面對近日升學爭議,一名參與書審的國立大學教授表示,較具規模的學系,約一週時間內,除上課和做研究,一人須看30至80人的備審資料,還要與同事討論和打分數,沒有額外酬勞,「是你會花幾分鐘看?」又頂尖熱門科系會看備審資料,但更側重學生修課成績,或自辦筆試篩選,在於量化或受高中認證的資料可信度較高。

臺師大副教務長楊承山則建議,應設置一系統將高中生競賽、獎項等都直接納入系統內,屆時開放全國大學查詢,輸入學生名字就跳出得獎經歷,「高中端登錄,大學端查詢。」爲多元表現把關。今年的事件重創學習歷程,若不想辦法,未來恐難有人信任該機制。

陽明交大副教務長楊雅如表示,歷年來檢舉案均不多,除醫學系一案收到的檢舉資訊較多外,其他案例無明顯增加。以陽明交大爲例,如書審封面頁已提醒學生需確保資料真實,也要簽名具結,都是希望學生秉持誠信,若無法遵守,那學系可能回頭審視是否降低書審分數佔比以減少風險,或更側重參考有高中端認證的部分。

楊雅如也談到,大學真的很難查覈,要求安排大量人力先行查驗資料真僞也是捨本逐末,還是需回到源頭由學生自我負責,且學系寧可看到有缺憾的經驗、看出學生的成長,「而非你有多厲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