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遇見“西藏”
聆聽《文成公主》中團結一心、攜手共進的美好故事,感悟《古格迴音》裡雪域高原的雄渾瑰麗,體驗藏香、唐卡的獨特魅力……於春日裡,來一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之旅。
4月18日,天氣微涼,細雨濛濛。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2025年第二期(西藏、上海)體驗項目在北京開幕。
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小石虎衚衕的蒙藏學校舊址,是全國首箇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也是反映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平臺和展示黨的民族工作偉大成就的重要窗口。
此次輪展由滬藏兩地攜手舉辦。西藏館以“美麗幸福西藏·共圓復興夢想”爲主題,精心設計了“溯源:西藏曆史脈絡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印記”“見證:西藏發展征程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力量”“七地藏韻·風情薈萃”“藏趣共生·五感盛宴”四大展覽體驗區。通過非遺文化、民族服飾、民族美食、民族歌舞、民族體育活動等形式,多維度、深層次展示大美西藏。
“在這裡,大家不僅能領略到西藏的大美風光,更能感受到西藏各民族和合共生的悠久歷史、互鑑共融的多元文化、團結奮進的時代風貌。”西藏自治區民委協調推進處處長李祖春說。
走進體驗館,首先看到的是上海和西藏帶來的精彩演出。歡快且獨特的歌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贏得了現場觀衆的陣陣掌聲。
觀看完演出後,走進西藏體驗區,院內充滿藏式風情的背景佈置、象徵豐收與新歲祈願的切瑪,讓人彷彿置身於雪域高原。
“昌都卡若遺址出土的雙體陶罐、拉薩曲貢遺址的猴面泥塑、阿里出土的漢晉‘王侯’織錦,以實物印證了西藏與中原在文明基因上的深層聯結……”在“溯源篇”展廳,工作人員認真向遊客講解,通過“西藏曆史脈絡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印記”,呈現西藏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的歷史軌跡與深刻聯繫。
除了圖文展示,在體驗區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勉薩畫派唐卡藝術家勉衝·羅布斯達現場進行唐卡繪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旦增曲扎演示藏香製作技藝,書法家南傑旺扎和路工帶來漢藏雙語的書法創作,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
來自上海的市民吳伊維說:“這次活動,讓我體驗到了西藏文化的獨特魅力,十分震撼。我們應該保護好、傳承好這些文化遺產,讓它們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此外,在“藏趣共生·五感盛宴”體驗區,有酥油茶、糌粑、拉薩甜茶、藏面等西藏傳統美食,遊客可以邊看邊嘗邊聊,親身體驗西藏美食的魅力。
“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交流、展示平臺。”李祖春表示,“我們將充分利用場館現有資源,持續策劃系列活動,把西藏故事、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講得更生動、更透徹,爲以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據瞭解,西藏館將採取7地市輪展的方式,從4月18日至7月8日進行輪展,本期展出的是拉薩市。(史金茹 周紅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