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岸人民幣大漲近600點! 升至去年11月來最高
▲人民幣。(圖/CFP)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近期亞洲貨幣集體大漲,今(6)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升至去年11月以來最高水準,日內漲近600點。
陸媒《華爾街見聞》報導,亞洲匯市過去兩天劇烈波動,離岸人民幣一度漲破7.20,港幣連續觸及強方兌換保證,臺幣更是「歷史級別」的暴漲,兩天累計上漲超過9%。而大漲背後最直接的導火線是美國關稅談判的積極訊號。
對於後續人民幣的升值空間,民生宏觀邵翔認爲,既然美國大幅加徵關稅時人民幣貶值有限,對談判出現緩和帶來的升值預期也應保持克制,更傾向於在7.10至7.20之間。
邵翔提到兩點,一是大陸央行的心理價位。從中國人民銀行6日公佈的中間價來看,人民幣匯率定價還是主要錨定美元,干預市場的意圖並不明顯,當前的水準可能尚未觸及關鍵點位。而從近兩年的歷史經驗,7.1和7.0都是人行比較在意的水準。
二是人民幣相對於其他貨幣的變化。邵翔指出,人行可能需要控制人民幣相對於其他貨幣的貶值幅度,避免新的摩擦。以歐元爲例子,當前歐元兌人民幣爲8.21。極端情況下,人民幣相對歐元漲回4月10日前的水準(8.05),歐元和美元聯繫緊密,在歐元和美元穩定在當前的水準的情況下,對應的美元兌人民幣大致爲7.07。
民生宏觀認爲,中長期,亞洲貨幣的集體「異動」可能反映了匯率範式的變化訊號,這也意味着美元的壓力將會是結構性的。分析稱,人民幣的匯率模式是「限制波動+限制金融機構參與」,通過中間價引導、離岸市場干預等手段降低人民幣波動率的機制。
民生宏觀續指,由於貿易盈餘掌握在人行和央企手中,大陸境內金融機構參與有限,人民幣匯率對衝的負面循環較小。但管制下存在明顯離岸和在岸的區別。
「離岸體量小,流動性在中國獨有的長假期間容易出現問題,導致大漲大跌」,民生宏觀說,而每當假期結束後,官方干預和在岸機構的介入會讓波動率下降,迴歸正常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