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千億也沒用!南韓電池廠遭美ICE突襲 CNN酸:如一記耳光

一名戴着美國總統川普面具的抗議者,2025年9月9日在南韓首爾美國大使館附近參加集會,抗議喬治亞州移民突襲行動中南韓工人遭到拘留。標語部分文字寫着「立即釋放與川普道歉」。(圖/美聯社)

美國政府上週突襲喬治亞州現代-LG電池工廠,逮捕475人,多爲韓國籍。CNN挖苦說,企業正學到一課:與川普政府的任何協議都不保險,就算砸下數千億美元投資,也難以放心。

CNN一篇分析文指出,這場突襲發生在川普與南韓總統李在明於橢圓形辦公室會晤的不到兩週後。當時雙方高調宣傳首爾承諾在美國本土擴大製造業投資,金額高達3500億美元。

該文質疑:「這不就是川普的承諾嗎?你想在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消費者最具有消費力的市場做生意,就得把生產線搬到這裡,併爲美國工人創造就業機會。」而這些國外公司往往想要帶進自己的員工,以便設廠、安裝專有設備,並訓練那些日常運營的低技能時薪員工。

對韓國財閥而言,透過不那麼光明正大的簽證方式來做到這件事,不只是公開的秘密,更是一種必然,《金融時報》週一引述高層主管與產業團體的話這麼報導。

一名韓國高階官員告訴《金融時報》,在多屆美國政府一邊推動韓企投資美國產業、卻又拒絕提供能讓專案如期完成的短期簽證的情況下,這些公司陷入了「不可能的處境」。

爲美國外資投資專案提供支援的顧問公司Intralink的韓國區董事總經理告訴媒體,美國當局,特別是喬治亞州,長期以來對於來自韓國、持有可疑文件的工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些工人往往是爲了「短時間內大規模投入人力」的建設活動而來。

目前,對於大約300名韓國工人仍有許多未知之處,包括他們持有的是哪種類型的簽證。南韓官員表示,他們將最早於本週安排包機,將被拘留的工人送回韓國。

可以確定的是,這次工廠突襲行動對美國最親密盟友之一、同時也是第六大貿易伙伴的南韓而言,簡直如同一記耳光,幾乎可以肯定會對任何考慮與川普政府達成協議的企業造成寒蟬效應。據多家媒體報導,這起突襲事件在週末登上南韓各大報紙頭版,並以工人雙手、腰部和腳踝都戴着鐐銬、被押上巴士的照片作爲頭條。

CNN報導指出,「試想,美國啊,如果有一天你打開電視新聞,看到某個外國以骯髒的移民拘留中心聞名,甚至官員還誇耀那些拘留中心外圍養着鱷魚,突然逮捕了300名美國人,並可能將他們關押起來,而這一切發生在兩國剛達成「協議」之後,你會有多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