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30年,韓國“垃圾從量制”成效如何?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韓國《東亞日報》報道,自1995年在全國範圍實施“垃圾從量制”(即按量付費處理垃圾制度)以來,韓國30年間累計減少生活垃圾約1.6億噸,相關經濟效益估算高達45.04萬億韓元(約合2360億元人民幣)。

韓國環境部日前向國會提交了一份由韓國廢棄物協會編寫的報告《垃圾從量制30年成果評價及改善方案研究》。報告稱,從量制自1995年起在全國統一推行,居民需購買專用垃圾袋處理生活垃圾,回收物與廚餘垃圾則可免費分類投放。報告以1994年全國生活垃圾產量約2100萬噸爲基準,測算出1995年至2023年間,累計減少生活垃圾約1.6億噸。1991年韓國人均生活垃圾排放量爲778公斤,至1995年降至387公斤,十年間實現“逆轉”。

韓國是全球首個在全國實施垃圾從量制的國家。該制度旨在應對垃圾填埋場趨於飽和、環境污染日益嚴峻的問題。制度推行初期,韓國社會反應激烈。1994年底,街頭非法傾倒垃圾現象頻發,甚至出現專用垃圾袋被盜用的情況。大量市民投訴“爲何扔垃圾還要付錢”,韓國環境部門一度面臨輿論壓力。

但報告也顯示,垃圾減量趨勢自2000年代中後期起逐漸放緩。1998年垃圾總量降至約1400萬噸,爲歷史最低水平。但此後緩步回升,2023年增至約1700萬噸,僅較1994年減少21.3%。專家認爲,目前從量制按袋計費、未計入垃圾重量,是減排成效停滯的主要原因之一。(黎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