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痠痛無處不在? 適當休息.享受美好懷孕時刻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文/遊品姍 採訪諮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嘉維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孕期隨着體內荷爾蒙變化、胎兒的體積逐漸增加,讓孕婦的骨骼肌肉產生變化,以因應胎兒的生長需要,並會隨着不同階段,出現不同程度的痠痛。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嘉維表示,面對這些痠痛感和不適,除了需要多多休息之外,也能選擇進行一些和緩、適合孕期的運動,全方位調整自身狀態,還給自己更加舒適的懷孕時光。

圓韌帶拉扯的鼠蹊部疼痛

發生時機點:孕初期.孕中期

所謂的「子宮圓韌帶」,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構成,如同兩條橡皮筋支撐子宮,是維持、固定子宮位置的重要韌帶。懷孕期間,隨着胎兒的成長子宮逐漸變大,包覆在子宮外緣的子宮圓韌帶也會被伸展及拉扯,進而讓孕婦於下腹緣、股溝處、大腿根部、腹部雙側、髖關節等處,感受到被撕扯的疼痛,且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發生不同程度的疼痛。

當出現子宮圓韌帶疼痛時,孕婦可試着使用託腹帶協助支撐腹部,在變換坐姿、站姿時,放慢速度讓身體習慣動作的變動,但若休息過後,仍有強烈的疼痛感,合併發燒、畏寒、劇烈腹痛等症狀,請儘速就醫。

腰痠背痛

發生時機點:孕中期.孕後期。

懷孕期間的荷爾蒙會分泌鬆弛素(妊娠期間由卵巢、胎盤製造的一種激素),幫助子宮韌帶變鬆、軟,讓骨盆更具彈性容納不斷成長的胎兒,並於未來分娩時更加順利。

不過,當骨盆腔的韌帶變弱時,其他關節的支撐力也會跟着下降,這些情形都會間接改變脊椎彎曲的角度、身體平衡、走路步態等等,增加腰椎、背部壓力。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針對孕婦腰痠背痛的問題,陳嘉維醫師提出以下說明:

1.下背痛

懷孕期間,由於子宮增大及胎兒體重增加,會導致身體重心往前移,爲了保持身體的平衡,習慣採取雙腿分開、上身後仰的姿勢,致使背部始終處於緊繃的狀態。

2.夜間背痛

在孕期,靜脈迴流較差,所以,當孕媽咪平躺時,胎兒壓迫下腔靜脈影響脊椎靜脈叢血液迴流,使下腔靜脈形成阻塞,引起發炎反應,而讓孕婦出現夜間背痛。

3.薦髂關節疼痛

薦髂關節疼痛爲孕婦最常見的下背痛種類,而薦髂關節的位置在薦椎左右兩側與髂骨相鄰之處。受到孕期鬆弛激素的影響,會造成關節鬆弛,在長時間的站立下或走動,都容易導致薦髂關節不適。

腕隧道症候羣

發生時機點:全孕期。

腕隧道症候羣俗稱「滑鼠手」,對於一般人來說,腕隧道症候羣是上肢最常見的壓迫性神經病變,爲手腕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而損傷所致,不過,對於孕婦來說,由於孕期荷爾蒙的改變易讓體內水分滯留,全身上下都容易有水腫的情況,進一步讓正中神經的通道更形狹窄,引發腕隧道症候羣。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症狀發作時,正中神經所支配的拇指、食指、中指,以及無名指靠中指側,會出現麻木甚至刺痛、無力。不過,懷孕期間發生的腕隧道症候羣,通常在生產之後就會痊癒,平時可減少手部不當的姿勢、動作,以防加劇腕隧道的壓力。

【完整內容請見2024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