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恐影響胎兒腎臟健康

高雄長庚醫院提醒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使用與孕期風險息息相關。記者郭韋綺/翻攝

孕期用藥須審慎,高雄長庚醫院最新研究揭示,孕婦若於中、晚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子女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將顯著增加。此研究結果已刊登於2025年JAMA Pediatrics期刊,引發國際醫界高度關注。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常見於日常頭痛、發燒或關節炎症狀的緩解,研究指出,孕期使用可能影響胎兒腎臟發育。

高雄長庚研究團隊分析臺灣超過百萬名兒童健康資料,發現孕期至少曾使用一次NSAID的母親,子代罹患慢性腎病的風險提升約10%;若使用時點落在第二或第三孕期,風險更明顯,於第三孕期使用ibuprofen(布洛芬)者,風險更上升至34%。

兒童腎臟科田祐霖醫師說明,這研究結果與發育起源健康與疾病理論(DOHaD)相呼應,胎兒期的環境對未來健康具深遠影響,包括孕期藥物使用,研究表明,孕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干擾胎兒腎臟正常發育,導致日後腎功能異常,從而增加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副院長兼婦產科醫師藍國忠強調,近來社羣平臺常見討論懷孕初期不知情服用藥品導致胎兒健康問題、未經醫囑誤用藥品等事件,突顯現行對孕婦的藥品警示資訊尚有強化空間,呼籲懷孕女性未來在處方藥應做個人化風險評估,以確保母親與胎兒健康。

藥劑部總藥師許茜寧指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以用來退燒、止痛與抗發炎,這類成分藥品仿單通常會明確指出使用前須經過醫師諮詢,以避免對胎兒造成潛在傷害。

許茜寧提醒,布洛芬是市面上常見且容易取得的藥品,準媽媽無論處於哪一孕期,都應避免自行用藥,即使是平常慣用藥品也需主動詢問醫師和藥師,選擇對自己和寶寶更爲安的消炎止痛藥。

高雄長庚醫院提醒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使用與孕期風險息息相關。記者郭韋綺/翻攝

高雄長庚醫院提醒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使用與孕期風險息息相關。記者郭韋綺/翻攝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一個月!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