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出血」常見2類體質 醫:血熱型別過度進補
▲醫師提醒,若發現出血量持續增加或同時伴隨腹痛,一定要儘快就醫。(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孕期出血」總是讓人多孕媽咪相當緊張,中醫師指出,大約有2~4成的孕婦都可能發生過孕期出血情況,造成出血的原因衆多,以中醫觀點來看,引發原因可能是「氣血虛弱型」或是「血熱型」,若發現出血量持續增加或同時伴隨腹痛,一定要前往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查。
中醫師賴睿昕指出,中醫將孕期裡的出血稱爲「胎漏」、「妊娠下血」或「胎動不安」,而工作較爲勞累或是食慾不佳的孕婦,常見「氣血虛弱」導致出血,這類型通常出血量不多,多呈淡粉紅色,但面色通常蒼白無血色,甚至會伴隨腰痠或腹部下墜的感覺,這類型需要立即滋補氣血和多休息,也要停止搬重物或是四處奔波,以免演變成流產。
而「血熱」則多出現在原本就是「熱性體質」的女性,賴睿昕說,這類人平常容易口乾舌燥、冒痘,懷孕後若又常吃燒烤辣炸類食物或心理壓力過大,都會導致氣鬱化火、化熱,這類型的出血量可能會比氣血虛弱型多,顏色也會較爲鮮紅,因此血熱型的孕婦千萬不能過度進補溫熱之品,以免火上加油,使胎動更不安。
在中醫治療上,氣血虛弱型的出血多采用聖愈湯去補益氣血,並會酌加菟絲子、桑寄生等固胎藥物,如果出血伴隨明顯下墜感的話,則會建議孕婦臥牀並利用「臍療」的方式來幫助固胎。而血熱型出血,臨牀會以保陰煎去清熱涼血,加減旱蓮草、仙鶴草等涼血止血藥物去做治療,若是熱象明顯,可利用黃芩和白朮煮水飲用。
賴睿昕提醒,若是前期出血,最需要小心是「子宮外孕」,代表受精卵沒有着牀在子宮,可能着牀在輸卵管,導致大量出血且伴劇烈腹痛,必須緊急送醫切除或是施打藥物使胚胎萎縮,另懷孕期間最重要的是保持平穩情緒和不要過度勞累,若發現出血量持續增加或伴隨腹痛,別隻臥牀休息,一定要前往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