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寧洱:民族團結添動力 文旅融合促發展
本文轉自:人民網-雲南頻道
初秋時節,走進雲南省寧洱縣寧洱鎮溫泉村老祖墳村民小組,極具民族特色的門頭上懸掛着“惠風和暢”的匾額,楹聯古樸雅緻。整潔明亮的農家院落中瓜果飄香,一步一景,皆洋溢着和諧與生機……這一幅鄉村新貌,離不開當地各族羣衆的攜手共創。
溫泉村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村落,少數民族人口占總數的80%。在世代共融、和諧相處的漫長歲月中,民族團結早已成爲村民心中不可動搖的信念。他們不僅口口相傳團結的故事,更將其轉化爲建設美好家園的實際行動。
自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來,村民們秉承“有事共商議、團結共發展”的理念,共同謀劃村莊規劃、審定整體設計方案,積極響應改造、投身建設,形成了人人蔘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在此期間,老祖墳村民小組羣衆自發投工投勞1700人次,自願籌資11萬餘元,完成了近300平方米的區域綠化美化、150米道路硬化及排水溝、護欄等附屬設施建設,全組31戶實現戶廁改造,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成爲各民族和諧共進、攜手發展的生動縮影。
而這只是溫泉村唱響民族團結之歌的“一段旋律”。該村緊抓鄉村旅遊與旅居熱潮,深入整合茶馬文化、民族風情、民俗節慶等資源,將哈尼族傳統節日與旅遊體驗相結合,打造出“哈尼紅蛋節”這一文化名片,吸引越來越多遊客前來,既傳承保護了哈尼文化,也搭建起民族溝通的橋樑。
同時,藉助寧洱普洱茶(貢茶)開採節,溫泉村不斷提升二龍山茶產業影響力,拓展“農文旅”融合新模式,以旅遊和文化體驗助推茶產業提質增效,實現產業與文化的深層次融合,帶動茶農增收,也進一步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團結與文旅融合成效日益顯現,產業也隨之“熱”起來。依託優越的氣候與土壤條件,溫泉村大力發展茶葉、中藥材等特色種植,村“兩委”主動對接市場、提供技術指導,引導農戶調整品種結構、探索訂單農業,努力提升土地產出效益。
近年來,全村茶葉種植面積達5000餘畝,中藥材200餘畝,有效帶動羣衆與集體經濟雙增收,讓有限的土地釋放出更大的發展潛能。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發揮民族團結示範村的優勢,依託現有資源做大農文旅產業,讓各族羣衆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溫泉村黨總支書記郭光會表示。
溫泉村所繪就的各族共融、美美與共的鄉村新圖景,正是寧洱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民族團結促進發展的生動實踐。下一步,寧洱縣將繼續深耕民族團結沃土,以“千萬工程”爲引領,以更實舉措激活鄉村內生動力,繪就更多各美其美、和合共生的嶄新畫卷。(王悅、孫語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