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15分鐘“小美好”培育健康“小壯苗”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特約通訊員 唐華瑞 藺芊芊)“課間活動延長到15分鐘,操場成了我們的樂園!”近日,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第二小學五年級學生蘇睿涵興奮地說。鈴聲一響,校園瞬間沸騰:跳繩翻飛、羽毛球起落、毽子輕舞,歡聲笑語在綠茵場上回蕩。

這充滿活力的場景,正是思茅區推進“壯苗行動”的生動縮影。將課間休息時間從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配套實施“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確保學生每日綜合運動不少於2小時,這一調整看似細微,卻成爲破解“小眼鏡”“小胖墩”等學生體質難題的關鍵。

延長課間時間需統籌課時安排、師資調配和安全保障,思茅區通過優化課程表、增設活動指導員、改造校園空間等舉措,讓“15分鐘活力課間”真正落地。

思茅區鼓勵學校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課間品牌,形成“一校一風景”的育人生態。思茅三小開發“五操循環”模式,啦啦操、民族韻律操、武術操等每日輪換;思茅七小推出“趣享一刻鐘”,將成語接龍、數學謎題融入跳格子、丟沙包;思茅四中則開闢“課間微閱讀角”,讓學生在運動間隙品味書香。

民族文化的融入更讓課間煥發新機。思茅一小的五禽戲、八段錦課間操成爲“行走的非遺課堂”;思茅四小創設“茶馬古道”主題遊戲,學生在運茶、曬茶中感知鄉土文化。“課間活動不僅要‘動起來’,更要‘有底蘊’。”思茅一小校長馬蓉表示,傳統文化與課間教育的融合讓文化自信的種子悄然生根。

通過“15分鐘+”模式,思茅區推動育人理念從“分數導向”轉向“全面發展”,在軍體拳中錘鍊意志、在民族舞中陶冶情操、在協作遊戲中培養團隊精神……改革也倒逼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思茅四中語文組將古詩詞背誦融入跳皮筋節奏,英語教師用“單詞接力賽”激活課間碎片時間。“教育需要‘留白’,課間就是學生自主成長的畫布。”思茅區教研員如是評價。

“課間不僅是放鬆,更是成長的延伸。思茅區將進一步開發課間課程資源庫,建立‘健康檔案’跟蹤學生成長,並推動家校聯動形成育人合力。”思茅區教體局局長張繼龍說。

作者:唐華瑞 藺芊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