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揚子中學培育科技新世代 國際青少年發明展「穿金戴銀」
雲林縣虎尾鎮揚子中學參加「2025年IEYI國際青少年發明展」拿下1金1銀6銅21佳作,校長林俊宏20日表示這場科技盛會,幫助學生將108課綱「做中學」精神,成功轉化爲創新能量。(揚子中學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雲林縣虎尾鎮揚子中學參加「2025年IEYI國際青少年發明展」拿下1金1銀6銅21佳作,校長林俊宏20日表示這場科技盛會,幫助學生將108課綱「做中學」精神,成功轉化爲創新能量。(揚子中學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2025年IEYI國際青少年發明展」於本月15、16日舉行,雲林縣虎尾鎮揚子中學有29組作品晉級決賽,拿下1金1銀6銅21佳作,創學校參賽以來最佳成績,校長林俊宏20日表揚得獎選手,強調這場科技盛會集結全臺604件發明作品、127件繪圖作品,幫助學生將108課綱「做中學」精神,成功轉化爲創新能量。
揚子中學金牌團隊成員高三孝學生沈採穎表示,作品「導流式阿基米德水輪機」歷經11次結構迭代,運用3D列印與流體力學模擬軟體,最終將發電效率提升至傳統設計的1.8倍。這項結合古希臘機械原理與現代綠能科技的創作,正是學校致力推動「AI輔助專題式學習」的縮影。
指導教師陳尚民指出,學校特別引進AI協作平臺,讓跨年級團隊能即時共享實驗數據。例如銀牌作品「鬥陣來風-居家型風力發電系統」,便透過AI分析全臺風場數據,設計出可自動調節角度的微型渦輪。此作品由高二忠學生林家蔓主導,請國中部學生段宗涵負責程式編寫,實現「學長姐帶學弟妹」的共學模式。
高二忠學生蕭穎凱、許恩妮團隊開發的「狸遍天下-組裝式防洪堤防」,靈感來自河狸築巢行爲。團隊利用生物仿生結構設計出模組化擋水板,搭配壓力感測器與AI預警系統,不僅獲得銅牌,更與大學端展開防災合作測試。
校長林俊宏強調,「得獎不是終點,而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起點」,揚子中學近年來將「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融入專題課程,要求每組作品都須提出社會影響力評估報告,例如銅牌作品「磁力集屑皮擦」,除解決粉塵飛散問題,更計算出每年可減少15%教室清潔用水量。
學校組長沈韋佟揭密培訓秘訣,學校申請通過AI深入輔助教學計劃,每組學生都配有AI學習軟體,自動追蹤專案進度並提示盲點。這種數位化學習模式,讓揚子中學在疫情後快速銜接國際競賽規格,並通過教育部覈定的「數理實驗班」,未來將着重數理教育,協助學生科學實驗與技術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