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志》年底結案 讓每個雲林人都在書中被看見

▲水林鄉志啓動記者會現場熱鬧滾滾,地方人士踊躍出席,共同見證歷史時刻。(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記者遊瓊華/雲林報導

雲林縣政府啓動縣誌與鄉鎮志編纂計劃,爲全縣歷史文化揭開新頁。縣誌首部曲《雲林縣志》自2021年開筆,記錄雲林地理、政治、經濟、教育、社會與文化變遷,篇幅逾710萬字,堪稱雲林史上最龐大的文化典藏工程。縣長張麗善今(16)日指出,要讓每個雲林人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足跡。

爲協助地方公所順利推動,縣府補助七成經費280萬元,公所自籌三成120萬元,逐步實現「雲林全志網」的文化藍圖。《雲林縣志》共分九大卷,包括沿革、地理、政事、經濟、教育、社會、宗教、文化與人物誌,另有卷首與卷尾,合計11卷三34篇。由45位國內史學與人文領域專家組成編撰團隊,預計於2026年正式出版,成爲雲林地方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張麗善強調,縣府推動修志工程,是希望讓歷史不再只是老照片裡的記憶,而能活在每個人心中。「我們不僅寫縣誌,也要寫出每個鄉鎮的故事。」她說,縣府正同步推動「一鄉鎮一志書」,除已出版之北港、斗六、口湖、四湖、西螺、虎尾與古坑等七冊外,其餘13鄉鎮及北港續修計劃也全面啓動。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雲林縣志》目前已進入期末修正階段,預計2025年底完成結案文稿,並將開放全縣閱覽徵詢意見,2026年10月正式出版。至於14鄉鎮志的進度,也都完成委託作業,交由專業團隊進行中,預定2026至2027年間陸續問世。「從縣誌到鄉鎮志,這是雲林人共同的文化拼圖,每一塊都珍貴,缺一不可。」

今日在水林鄉蕃薯會社舉行的《水林鄉志》啓動記者會現場熱鬧非凡,張東凱代理鄉長與陳璧君處長、社會處長林文志、各村村長、代表及地方仕紳齊聚,象徵水林歷史篇章正式開展。會場除介紹編纂計劃,也邀請鄉親提供老照片與口述歷史,讓志書更具生命力與人情味。

《水林鄉志》由臺經院研究九所承接,副研究員遊維真率領團隊投入,預計19個月內完成,以田野與文獻並行,細寫水林的風土、人情與信仰,讓歷史不只被記錄,更被理解。縣府強調,從山到海、從縣誌到鄉志,這場文化長征是雲林人共同的歷史記憶工程。未來縣府將持續以「文化爲根、歷史爲魂」爲核心理念,讓雲林的故事成爲臺灣地方文化的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