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推集運澆灌車 助小型養豬農搞定環保問題
爲協助小型養豬戶無法達到沼渣沼液再利用達5%問題,雲林養豬協會及縣府與中央共同出資打造一輛集運車,28日啓用。(周麗蘭攝)
因應環境部規定今年底每一場養豬場的沼渣沼液再利用比率須達5%,雲林縣養豬協會、縣府、中央共同打造一輛集運澆灌車,服務尚未達標的260家小型養豬戶,把發酵後的豬糞尿運到農田澆灌。
雲林縣政府推廣畜牧糞尿農地肥分利用已逾10年,目前全縣1203家養豬場中已有957場投入畜牧資源化,透過沼渣沼液農地施灌、放流水回收澆灌植物等方式達標,僅剩260家小型養豬場尚未達到5%門檻。
養豬協會斥資406萬元購置集運車,其中協會自籌一半,縣府補助3成、中央2成,28日正式啓用。
雲林縣養豬協會理事長吳英吉說,雲林縣是養豬大縣,投資成本也最多,但仍有很多小型養豬戶沒辦法達到沼渣沼液再利用的法規要求,協會想出這個辦法幫助養豬農因應時代變遷做出改變,讓大家對養豬場觀感不要那麼差。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飼養豬隻超過151萬頭,佔全國養豬頭數30%,全縣1203家養豬場中已80%達到沼渣沼液資源化目標,260家尚未達標,感謝養豬協會配合與合作,透過集運車解決小型養豬戶的問題。
環境部水保司簡任技正邱國書表示,雲林縣畜牧廢棄物資源化的主軸是「找到田、找專業」,雲林養豬協會畜牧糞尿集運澆灌車輛啓用具有指標性,希望此一寶貴經驗未來能複製推廣到其他縣市,好好解決河川污染問題。
雲林縣畜牧糞尿資源化利用成效頗佳,包含486場提供液沼渣農地施灌,施灌面積達2225.6公頃,每年減少15.1萬包化肥使用,減少264.5萬公噸畜牧廢水排放;另外還有96場參與農業廢棄物再利用、422場回收放流水澆灌植物,有些養豬場甚至參與1種以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