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農損勘災頻傳意外 喊話中央導入無人機加速認定
古坑鄉公所2名女員工日前爲了上山勘災摔車受傷,圖爲古坑鄉公所人員上山勘查農損經常面臨的路況。(圖/古坑鄉公所)
古坑鄉公所2名女員工日前爲了上山勘災摔車受傷,鄉長林慧如連日在臉書抨擊中央農損勘災規定不合理。雲林縣長張麗善聲援古坑鄉公所,建議中央研議導入無人機及科技工具,取代部分傳統現場查勘程序,可加速農損認定流程。
張麗善表示,極端氣候導致山區農損頻傳,傳統的勘查方式耗時費力,更面臨山路坍方、交通中斷等安全風險,建議中央評估,道路已中斷或橋樑已封閉的山區農損案均爲免勘。
至於封閉的危險區域,應以無人機空拍爲工具,結合災損判釋技術,替代或補充現場勘查,提升災損勘查效率與準確性,亦維護勘查人員人身安全。
針對交通困難、勘查不易的偏遠山區,雲林縣府加碼補助勘查人員,每公頃加碼補助15元,以實際行動支持第一線勘災人員。
農業處長魏勝德指出,空拍影像與地理資訊系統(GIS)等技術可取代部分傳統現場查勘程序,農損認定流程可加速,基層人員負擔也可減輕,受災農民能儘速獲得救助。
他強調,「科技化勘查」有助於建立更客觀、更科學的農損認定標準,希望未來有機會與農業部、學研單位及科技業者合作建置完善的科技勘查系統,強化農業天然災害應變能力。
農民運動出身的古坑鄉長林慧如,上週在臉書連續發文爲基層公務員請命,她抨擊20%農業災害的門檻對基層公務員造成無比困擾,第一線人員承受龐大壓力;農業災害勘查費不論山區、平地都是35元也極不合理。
她建議,農業部應親自派員下鄉,或委託具備專業評估能力的第三方單位、專家學者協助勘災。然而農業部迴應,公所可透過農民使用「農損App」上傳的災損照片進行判釋,不一定要逐筆現勘,並將持續輔導縣市政府督導公所多加運用科學工具輔助勘查。
林慧如隨後在臉書上直言,不如先請農業部長官們利用假日返鄉,好好教教您們務農的父母親,把農業勘災App學會。她透露,鄉代表會主席鄭和義及數名村長都爲解決老農不會使用App,自掏腰包僱人協助農民用App拍農損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