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府考察日本小豆島 探索地方創生觀光效益

雲林縣長張麗善目前正在日本參訪取經,圖爲她參訪小豆島的醬油廠,體驗人工翻豆釀造工法。(圖/雲林縣府)

雲林縣長張麗善(左二)率隊參訪日本小豆島,取經裡海藝術創生結合農業帶動觀光商機,左起農業處長魏勝德、張麗善、文觀處長陳璧君、交通工務局長汪令堯。(圖/雲林縣府)

瀨戶內海上的「小豆島」有人口減少、老化問題,但在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推波助瀾下,觀光及農產加工品吸引國內外遊客前往旅遊。張麗善14日參訪表示,充分感受到地方創生帶來觀光效益的作用,雲林也將持續在地方創生和觀光發展上尋找更多可能,像小豆島一樣成爲遊客必遊之地。

張麗善帶領縣府文觀處長陳璧君、農業處長魏勝德、交通工務局長汪令堯等人蔘訪小豆島的橄欖公園、寒霞溪,看見以橄欖做成的農特產與化妝品、醬油工廠紀念館,體驗富有創生意涵的橄欖化妝品、醬油冰淇淋等。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處長,「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是世界知名的文化藝術活動,也是日本地方創生成功典範,以藝術觀光活化偏鄉經濟,帶動地方發展,小豆島就是其中之一會場,該島擁有名勝「寒霞溪」。

張麗善說,雲林也有人口減少及老化問題,但本縣也擁有草嶺石壁森林療愈基地、成龍溼地特色,也不缺擁有百年曆史的醬油廠,如何改變農業經營模式,用五感吸引國內外遊客參觀,體驗雲林農產業的特色,透過這次參訪看到小豆島對農產業運用的多元方式。

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小豆島的橄欖、醬油、素面都非常有名,連飯店爲了吸引遊客造訪,特地設置草莓園邀請農民管理和解說,帶着遊客實際感受,未來縣府會積極輔導協助農民和加工業者,讓地產地消成爲雲林經濟提升的方式之一,也讓遊客看到農產業的新面貌。

陳璧君指出,地方創生與歷史文化、產業發展結合,纔有機會提升在地的工作機會,延續產業特色,文觀處將與其他局處合作,發掘偏鄉產業特色,讓雲林遊客人數持續突破。

張麗善說,雲林縣府2019年成立地方創生專案辦公室,已完成16個鄉鎮市地方創生規畫,縣府會結合社區發展、農業發展地,創造更多樣性的活動場域,帶動青年回鄉就業,帶來新的活力與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