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首例在地器官捐贈 34歲男大愛捐肝、眼角膜造福3家庭

34歲蒲姓男子因腦中風造成腦幹功能喪失,在地完成肝臟、角膜摘除手術,造福三名等待捐贈的患者,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器官移植醫學中心」今揭牌,期許未來造福更多病人,蒲男的哥哥(右)當場簽下器官捐贈同意卡,院長馬惠明(左)獻花致意。記者陳雅玲/攝影

雲林縣過往器官捐贈需轉送外縣市摘除器官,家屬多數難以接受,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上月完成雲林第一例在地器官捐贈,34歲蒲姓男子因腦中風造成腦幹功能喪失,在地完成肝臟、角膜摘除手術,造福三名等待捐贈的患者,院方今舉行「器官移植醫學中心」揭牌,期許未來造福更多病人,蒲男的哥哥也當場簽下器官捐贈同意卡。

臺大雲林分院「器官移植醫學中心」今揭牌,未來器官捐贈可在地進行摘除手術,不必轉送外縣市,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衛生局長曾春美、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專委郭威中、臺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董事長李明哲、臺灣國家眼庫主持人胡芳蓉教授、臺大醫院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主任陳益祥等人,共同見證雲林醫療發展邁向新里程碑。

雲林分院上月順利完成首例在地器官捐贈摘除手術,34歲蒲姓男子因自發性顱內出血並腦疝脫,造成腦幹功能喪失,家屬想到他因腎臟、心臟衰竭遲遲等不到器官捐贈,決定展現大愛,最後在臺大雲林分院完成肝臟、角膜摘除手術,造福三名患者。

蒲男的哥哥說,當院方建議讓弟弟器官捐贈時,媽媽、阿嬤都難以接受,因此花了許多時間跟家人溝通,甚至擲筊問家中供奉的神明,神明也認可器官捐贈可以幫弟弟行善積德,家人決定展現大愛,讓弟弟的生命透過另一方式延續。

過程中,媽媽向醫療團隊表達,希望弟弟最後能以熟悉的光頭模樣離去,醫療團隊也迴應媽媽的心願,「當我看到醫療團隊將弟弟從開刀房推出來的時候,心裡面真的很感動,看到弟弟的容貌比生前更加安祥、更加帥氣,我們心中沒有遺憾」,非常感謝醫療團隊的用心陪伴。

臺大雲林分院成立時,規畫成立心臟血管、急重症、肝膽、腫瘤與器官移植等五大醫學中心,其中器官移植必須仰賴專業團隊、精湛手術技術、完善的重症照護以及跨科整合,最爲艱難,擔任協調師的護理長劉幸儀說,過去雲林器官捐贈簽署意願不高,很多民衆聽到需轉送外縣市進行摘除手術,就無意願簽署。

臺大雲林分院長馬惠明說,在肝臟移植權威胡瑞恆特聘教授、心臟移植專家王植賢副院長加入團隊後,器官移植醫學中心終於在今年揭牌,完成當初承諾的五大中心最後一塊拼圖,讓捐贈者能夠落葉歸根,減少家屬的遺憾,下一階段的目標是讓受贈者能夠在地接受捐贈。

張上淳說,他對大愛者的感恩與感動難以形容;李明哲強調,移植手術必須垂直、橫向整合醫療人員,很不容易,臺大雲林分院成立器官移植醫學中心,代表臺大派了很多重兵在雲林,相信也讓在地民衆感受到臺大醫院在雲林的投資與照顧。

34歲蒲姓男子因腦中風造成腦幹功能喪失,在地完成肝臟、角膜摘除手術,造福三名等待捐贈的患者。記者陳雅玲/翻攝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器官移植醫學中心」今揭牌,未來器官捐贈可在地進行摘除手術,不必轉送外縣市。記者陳雅玲/攝影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器官移植醫學中心」今揭牌,34歲蒲姓男子因腦中風造成腦幹功能喪失,在地完成肝臟、角膜摘除手術,造福三名等待捐贈的患者,蒲男的哥哥(中)今簽下器官捐贈同意卡。記者陳雅玲/攝影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器官移植醫學中心」今揭牌,未來器官捐贈可在地進行摘除手術,不必轉送外縣市。記者陳雅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