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深山教育奇蹟!不良少年校長帶出金獎校園 花東學生也慕名而來
體育課結合任務活動,完成任務可獲得紅、白曬衣夾,幫他人完成任務則得到綠、紫曬衣夾,學生玩得不亦樂乎。 王建棟
【文/簡嘉佑;圖片/王建棟攝】
走進這個校園,你竟分不清楚誰是師長、誰是學生。
穿着便服的學生們在校園奔跑,樟湖國中小七年級班導陳綺華對每個學生的名字都如數家珍,她叫住一個男同學,順手勾起他的肩膀,在他耳邊講悄悄話。目光望向走廊,校長陳清圳與小朋友們一同蹲在地上,討論這學期的專題報告,絲毫沒有校長的威嚴感。
坐落於雲林古坑鄉山區,距市區有一小時車程,卻有八成學生來自於學區之外,還有高雄、臺南與花蓮學生遠道而來,甚至需要面試,纔可以成爲樟湖家庭的一份子。2022年,樟湖獲選教育部教學卓越的國中組金質獎,是其中唯一非六都的學校。
關鍵是全校師生的努力。陳清圳6年前加入KIST實驗學校體系,希望透過校際合作精進學校經營,卻發現教師本位的思維一時難改、加上學生情緒比過去更不穩,他開始推動讓師生內在穩定的課程,要求情緒學習、品格教育等非認知能力。
去年8月讓孩子轉學到樟湖國中的家長楊淑涵,驚訝孩子短短半年之間的巨大改變。從最一開始拒學,到現在總是自信分享校園趣事,「當一個孩子是被愛的時候,那種神情是藏不住的。」
樟湖國中小KIST
成立/2019年成爲公辦民營實驗型學校
校長/陳清圳
SEL成效/8成學生來自於學區之外,更吸引外縣市學生報名參與
教法特色/重視社會情緒學習、品格鍛鍊等教學特色,打造努力學習,友善待人的校園
品格教學,思考沒答案的問題
在樟湖獨特的「品格思辨課」上,陳綺華要學生識別他人的情緒,但喜怒哀樂不在紙上,而在臉上。
所以她要4位學生化身演員,分別喝下剝皮辣椒水、蘋果醋、苦茶與糖水,其他同學則在臺下,好好揣摩他們的表情玄機。
4位學生接過陶瓷杯,宛如接過毒藥,戰戰兢兢淺嘗一口,有人皺起眉頭、有人做出嘔吐的誇張反應,答案揭曉時,喝到苦茶的學生大喊,「喝一小口,覺得香香的,所以又喝一大口,苦爆了!」師生們兜不住笑意,瞬間充斥着歡笑。
品格思辨課堂上,學生喝下酸、甜、苦、辣的飲品,讓同學揣摩他們的表情。 王建棟攝
品格教育更融入各式課程,如八年級排球課,體育老師在球場放置任務卡,有些可以自行完成、有些則需要彼此協助,完成任務可以獲得白色或紅色的曬衣夾,協助他人則能拿到綠色與紫色的。
學生們來回奔跑,有的單獨舉球、有的雙人傳球,但他們身上都多了一個又一個五顏六色的曬衣夾。
活動結束,學生盤點着身上的戰利品,老師藉機丟出問題,「如果你正在完成自己的任務,但又有人要找你幫忙的話,你要怎麼辦?」
學生們陷入深思,比起考卷上的標準答案,有時沒有答案的題目反而更加雋永。
臺師大心輔系特聘教授陳學志認爲,SEL(社會情緒學習)的S就是「社會」,的確要在人與人互動的情境中才能學習,像樟湖等學校透過組織活動、圍圈討論,增加互動的環節,學生纔有機會觀察非語言情緒訊息,做出雙贏的決定。
談情緒學習前,先穩住老師情緒
靠着巧思,將品格與情緒學習融入課程的老師們,都是陳清圳親自面試的精兵,而他挑兵選將的守則,就是心態。
「把孩子教好已經需要很多專業,還要加入品格教學,勢必有更大的壓力,如果老師內在不穩定,不可能做好這件事,」他直言,有老師抱着奉獻偏鄉的態度來,認爲「我就是要改變偏鄉」,就會想強迫他人改變,反而更容易受挫離開;如果老師抱着學習心態來,更能建立師生的良性互動,也才能真正留下來。
王建棟攝
但校長口中的學習心態,可讓許多新任教師吃盡苦頭,不少教師初來乍到都不適應,甚至被迫將原有的教學方式打掉重練。
「我來的第一年就當導師,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學務主任沈筱蕾初到樟湖時深感挫折。
過去師培沒有教品格或情緒學習,只能自己瞎子摸象,直到與其他老師們共同備課,安排每週的教學目標,才比較有眉目。
新教師要從零開始學起,難免遇上挫敗。尤其樟湖超過五成是經濟、家庭結構、學習、文化和情緒等不同弱勢學生,也曾遇到沒網路就失控的網癮少年、週末被父母丟包在學校的孩子,挑戰甚鉅。
所以就算校園經費吃緊,陳清圳仍堅持每週安排心理諮商師,或提供教師專屬的「動滋券」,鼓勵老師在下班時間運動,就是想讓老師情緒更穩定,「如果老師陽光正向,帶出來的班級氛圍也會很不一樣。」
有「最美森林小學」之稱的樟湖,只要陽光露面,景緻格外清朗,師生臉上的笑容也同樣熠熠生輝,陳清圳看在眼裡,但這還不夠,因爲他相信情緒與品格不能止步於校園,更要深入家庭與社區。
找父母當「教育合夥人」
「教育合夥人」是學校對家長的稱呼。樟湖教師們不僅定期分享學生在校園的亮眼表現;學校也會邀請家長參與爬山、單車走讀等校園活動。
「我們還有以家長爲主體的課程,」陳清圳指出,樟湖定期舉辦one-family課程,要把SEL與品格教育的觀念也傳授給家長,爲了讓家長無後顧之憂來上課,甚至還會派人到府照顧小孩。
遇到家長不願意走進校園,師長就帶着學生主動出擊,走進社區。陳綺華難掩驕傲,分享着學生們的專題研究,包括髮現社區頻頻出現被捕獸夾夾傷的三腳犬,於是結合學界與居民共同研發改良版捕獸夾。
樟湖校長陳清圳(右)與七年級導師陳綺華(左)常互開玩笑,聊起天來像老友。 王建棟攝
自我覺察纔有內在動能與信念
情緒教育必須根源自我覺察,纔有力量,這來自陳清圳自己的體悟。
陳清圳被樟湖老師稱爲「不良少年阿圳」,國小就流連遊戲機檯,甚至混幫派、偷錢或開鎖等事情一樣不漏,每節下課都有人要堵他。直到國一,他下定決心要脫離這樣的日子,每天吃早齋,告訴自己「不要再過這樣的生活」,3年後,考上嘉義第一志願,還當上歌手伍佰的同學。
從發覺自己的痛苦,到決心改變,他相信慘痛經驗能轉化,還能迸發出強大的內在動能。
他也曾親眼見證,有孩子因父親好賭,雙親離異,成績一落千丈,人生幾乎盪到谷底,「但我知道他的狀況後,就讓他當登山小隊長、用正向語言鼓勵他,發現還有光芒,不斷努力下,最終他整個人脫胎換骨,更考上雲林縣第一志願。」
類似的故事在陳清圳心中不勝枚舉,隨着推進情緒與品格學習,他希望學生都能看到不一樣的未來。
樟湖國中小的校園沒有圍牆,接壤森林與一片稀疏的茶園。由學生與社區老茶農合作,以無農藥的方式種植的紅茶包已被採購一空。
隨處都可是自我覺察的起點,校長室飄揚的紅茶香,也正是樟湖從校園走進生活的顯現。
【延伸閱讀】
世壯運頻出包 臺灣辦過聽奧、世大運大型賽事,爲何這次跌跤?
中國學者稱「小紅書治理臺灣」引熱議,臺灣年輕人會被「統戰」嗎?
2025新冠疫情升溫!最新症狀、疫苗接踵、快篩試劑購買方式一次看
禮儀專家:跟老闆聚餐不該點的4種食物
英國「數位排毒」挑戰:Z世代遠離手機48小時後,出現了什麼樣改變?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24期;訂天下雜誌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