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商圈大翻身!860萬改造 11家店鋪顏值爆表
雲林縣府去年挹注860萬元推動「商圈店家特色發展計劃」,協助華山、土庫、斗南、虎尾及草嶺等地16家店鋪進行門面與空間改造,已有11家店家完工。(周麗蘭攝)
雲林縣政府延續2022年華山咖啡大街營造的成功經驗,去年再挹注860萬元推動「商圈店家特色發展計劃」,協助華山、土庫、斗南、虎尾及草嶺等地16家店鋪進行門面與空間改造,已有11家店家完工,涵蓋餐飲、觀光體驗、茶酒製造與零售等產業,今(18日)縣府舉行成果發表會展示新風貌。
建設處長廖政彥表示,面對消費型態轉變與人口外移壓力,地方商圈亟需轉型升級。本計劃聚焦於「第一印象」的營造,由縣府主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提供設計專業,整合在地需求與產官學資源,強化商家門面、識別系統與整體空間感,重塑街區風格,提升商圈吸引力。
本次完成改造的11家店家包括:維野納複合式餐飲、阿安師茗茶、東和泡芙、福祿壽國際酒品公司、阿海師鴨肉面線、日成香肉鬆、萬源制面舖、源順芝麻觀光油廠、虎尾釀、統嶺餐廳,以及睦旺珊洋菸酒食品行,皆展現品牌特色與空間美感。
各店改造亮點包括維野納複合式餐飲增設戶外綠意與動物友善空間;福祿壽酒品打造主題展示牆,強化酒文化品牌印象;統嶺餐廳重新粉刷外觀並種植植栽吸引旅客;萬源制面舖保留老屋元素融合現代設計;虎尾釀則導入園藝設計與銅件意象,重塑品牌識別。
縣長張麗善表示,地方發展不能只靠傳統,也需要創新與美學的注入。許多改造店家因外觀亮眼,吸引民衆駐足詢問甚至消費,她希望未來北港、西螺等形象商圈也能加入行列,縣府將持續提供資源與專業輔導,提升雲林競爭力。
計劃主持人、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副教授林沂品指出,本計劃從第一年華山咖啡大街營造,到第二年擴增到其他商圈,爲店家媒合專業設計師,改造景觀空間、門面,在設計美學中加入在地特色文化,呈現亮點,希望帶動地方創生,讓雲林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