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回收舊衣物制圍巾帽子 讓外國來賓愛上臺灣味
雲林縣「心生活發展協會」回收舊衣物再利用,7日協會表示雲林縣政府委託協會製作圍巾與帽子作爲外國來賓禮物,融入臺灣元素讓來賓愛不釋手。(張朝欣攝)
雲林縣「心生活發展協會」推廣永續環保再利用,去年參與勞動部「衣」起作環保計劃,回收舊衣物再利用,7日協會表示日前雲林縣政府邀國際智慧城市論壇組織的外國來賓到雲林參訪,委託協會製作圍巾與帽子作爲禮物,融入臺灣藍鵲等元素,充滿臺灣味,讓來賓愛不釋手,也引起不少民衆詢問如何購買。
「心生活發展協會」2020年在雲林縣北港鎮成立,由協會與雲林縣復健青年協進會募集衣物,經清理、消毒、整燙後以手工打版縫製成再生商品,希望大家一起來「減碳心生活,衣起作環保」,發現再生設計之美,同時也可提供婦女學習機會,培養工作能力增加就業機會。
「心生活發展協會」理事長白繼祥表示,協會一開始主打公益性活動,進行長者關懷、女力工作坊、永續環保等,後來發現早年北港鎮的農業加工、造紙、成衣加工特別發達,但因大環境變遷,成衣加工外移至大陸、東南亞,榮景不再,不過當地還有許多精通縫紉的婦女,因此向勞動部申請多元就業計劃。
協會總幹事蔡嘉琪說,就業計劃募集二手衣物,經裁縫師們的巧手改造成提袋、圍巾、帽子、飾品等,除賦予舊衣物新生命,也提供婦女們發揮裁縫專長機會。
蔡嘉琪提到,雲林縣政府日前邀國際智慧城市論壇組織的各國成員來訪,請協會製作拼布圍巾與雙面漁夫帽作爲禮物,裁縫師們以臺灣藍鵲、東方圖騰作爲主題,並強調回收再利用永續理念,大獲外國來賓好評,也吸引不少臺灣民衆詢問訂購。
協會指出,未來將持續強化商品設計,打造獨特的手工產品,也會提供二手但全新衣物給社福團體,同時代售成衣工廠B級品,多元化再利用二手衣物,讓舊衣物能夠得到新生命,爲地球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