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愛無礙協會分段環島 單車深入萬巒、大鵬灣體驗低碳旅遊
雲林愛無礙協會在大鵬灣單車店負責人羅博原領騎下,不畏風雨深度探索萬巒與大鵬灣。(羅琦文攝)
雲林愛無礙協會從雲林搭火車到屏東潮州,改換手搖車低碳旅遊,深入探索地方文化。(羅琦文攝)
雲林愛無礙協會進行分段環島,今(19日)、明兩天在萬巒鄉公所與大鵬灣風景管理處協助下,18人不畏風雨,騎乘單車深入萬巒與大鵬灣。愛無礙協會創會長陳明瑟表示,限制我們自己的不是身體,而是心中有沒有燃起希望,期盼以單車方式走出戶外,也鼓勵更多身障朋友加入。
陳明瑟說,協會不中斷環島已有2次,一次約20余天,因時間較長,對許多成員來說不是那麼方便,因此改以分段環島方式,此次參訪共計18 位成員參與,包含9臺手搖車、1臺腳踏車及1 輛保母車隨行支援,先搭火車到潮州火車站,再將輪椅換成手搖車,由「這裡好好生活所」顧問黃國書與大鵬灣單車店負責人羅博原領騎,更能深入地方,探索各地文化與特色,即使天氣不佳,但是愛無礙協會仍以樂觀的心情出發,期待能看見更寬廣的世界。
雲林愛無礙協會車隊經過單車國道路線。(羅琦文攝)
雲林愛無礙協會車隊在風雨中沿東港溪來到潮州著名地標戎克船。(羅琦文攝)
陳明瑟表示,協會希望大家都能走出去,而且以最低碳的方式進行,但是身障朋友走出去最困難的一點是便利性,期盼有合作單位能提供他們停放手搖車的場所,讓他們分段騎到目的地之後能有場所停放,下次再搭火車來接續接下來的行程,否則每次都要將手搖車以貨車載運,不是很方便。
大鵬灣單車店負責人羅博原(右)除了領騎,並擔任解說員述說地方史蹟故事。(羅琦文攝)
雲林愛無礙協會不畏風雨,騎乘單車深入萬巒與大鵬灣。(羅琦文攝)
陳明瑟指出,協會以行動啓發同樣是身障的朋友,希望藉此鼓勵大家都能踏出戶外,而且藉由他們的行動,整個社會環境也越來越友善,例如以前到一處香客大樓住宿,無障礙設施並不是那麼完善,但當他們第二次再前往時,發現無障礙設施有所改善,「風景是一樣的,但是人不一樣」,路上遇到的人對他們都非常友善,讓他們感到很溫暖。
協會今天自潮州火車站出發,沿糖鐵自行車道前進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沉浸在綠廊鐵道與森林芬多精之中。午餐在萬巒豬腳街享用在地風味餐後,續訪五溝水伙房聚落、萬金教堂與屏東可可園區,深度探索客莊人文與農村轉型風貌。夜宿大鵬灣「綠芳水岸複合式景觀民宿」,享受濱海夜色與無障礙友善空間的結合。20 日行程重點聚焦於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參訪濱灣公園、跨海大橋與溼地生態廊道後,前往東港東隆宮參拜祈福並選購在地伴手禮,下午3時30分抵達林邊火車站返家。
萬巒鄉長林國順表示,本次活動是環境部在5月7、8 日舉辦「綠色旅遊體驗營暨工作坊」之後的重要實踐行動,將理念化爲行動,從無障礙旅遊視角切入,展現身障夥伴突破限制、自在行旅的行動力與生命韌性,實地驗證屏東山海多元共融與低碳慢行的可行性。
林國順說,爲呼應環境部推動的「淨零綠生活」願景,結合低碳與無障礙理念,活動除深化跨部會與縣市橫向合作外,也展現屏東山海平原場域推動綠色共融旅遊的具體成果。未來將持續攜手相關單位,打造更多友善與永續兼具的旅遊模式,實踐大武山下共享自然、人文與感動的在地治理願景。